“保守估计,信息通信业的溢出效应是6∶1,也就是运营商的信息通信可以促进六个以上行业的数字经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集团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在接受《中国电子报》专访时表示,“5G时代,信息通信不仅要架设承载网络,也要构建数字经济的底座,成为数字经济的倍增器。”
从三个层次
实现数字经济倍增效应
自2019年10月三大运营商共同宣布5G商用至今,我国建成并开通的5G基站已达71万座,连接的用户数已超过1.6亿,地市级以上实现了5G全覆盖。各类创新应用正依托5G技术,不断优化迭代,促进产业升级,拓展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服务范围。
在张云勇看来,要发挥5G等信息通信技术对数字经济的乘数效应和赋能作用,有三个层次——修好路、促进内循环、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宁可路等车,不能让车等路”,5G新基建与应用的关系就像路和车。张云勇建议,在发展5G新基建的过程中,应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适度超前的建设节奏,形成以建促用的良性模式,先修好新基建之路,培育新应用之车高速前行。
在修好路的基础上,运营商要面向数字经济的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充分发挥5G对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作用,突出行业特点,聚焦网络扶贫、资费扶贫、信息化扶贫,努力为农村贫困人口搭建脱贫致富的信息高速公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缩小城乡地区数字鸿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信息通信企业要充分参与“一带一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在数字经济的共建共享中把握商机,引领助力数字经济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发展5G要“一心一意”
并“审慎包容”
国内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先导性产业,通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科技自立迈向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从规模走向质量的过程中,比任何时候都强调基础和核心环节的突破创新。张云勇向记者表示,推动核心技术攻关要摆正心态,注重“无用之用”,并打造生态力量。
所谓“摆正心态”,是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被眼前的成就冲昏头脑。
“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要以学科群、新工科、强基工程为抓手,在基础学科和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张云勇指出,“强基工程着眼于数理化、文史哲等基础学科,数理化是原始创新的原动力,文史哲是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的关键。”
“一花不成春,独木难成林”。核心技术突破要建立在产学研用协同配套的基础上,张云勇认为,最重要的是生态力量的打造。在利用投融资发展核心技术的过程中,基于生态的统筹推进,更能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生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潜心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的技术上,5G等电子信息技术的高质量发展还有两个关键词——一心一意,审慎包容。
“一心一意”,意味着战略定力和文化自信。在5G技术加速部署的同时,6G、卫星互联网等通信技术也在发酵,国际社会出现了是否抛开5G发展6G、“星链”的论调。“5G新基建面临宝贵的时间窗口,国内运营商要以聚精会神、一心一意的态度深耕5G,才能走出差异化发展道路。”张云勇向记者指出。
“审慎包容”的核心是正确认识新兴技术的发展周期,避免急功近利。“5G商用两年以来,各界对5G的期望值非常高,但5G的部署和发展,以及乘数效应的释放,需要一个过程。要审慎包容,让子弹多飞一会儿。”张云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