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占据公共建筑物能耗60%,这个领域中国企业如何“碳中和”

在本次展会上,海尔中央空调联合联合霍尼韦尔等生态方发布了行业首个生态级智慧建筑物联平台Hai-BMS,可以将中央空调、电梯、照明、消防等建筑耗能设施跨品牌接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建筑环境监测、建筑能耗管理、智慧安防、智慧会议等场景服务。
发布时间:2021-04-09 09:13 来源:电子信息产业网 作者:邱江勇

占据公共建筑物能耗60%的暖通空调或中央空调系统,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2021中国制冷展上,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建筑节能数据监测处处长丁洪涛透露,当前中国建筑面积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每年仅使用过程中的“运营碳排放”就达到21亿吨,约占中国碳排放量的20%。

4月7日,2021中国制冷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家企业和机构参加了本次制冷展。展览规模和展商数量创新高的背后,既有国际制冷暖通空调行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还有在这里寻找达成“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中国路径的期待。

节能环保成重中之重

早在2019年6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就提出,到2030年,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效提升30%,制冷总体能效水平提升25%以上,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40%以上,实现年节电4000亿瓦时左右。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我国“碳中和”目标和上述《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的双重压力下,实现节能环保已经成为暖通空调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据了解,建筑能耗占据社会总能耗30%以上,其中暖通空调耗电量达到60%。

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理事长徐伟表示,建筑碳中和对暖通行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他看来,建筑物迈向“更舒适、更节能、更高质量、更好环境”是大势所趋,这既包含了老旧建筑改造,也包括新建筑的创新技术应用。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分会理事长路宾认为,在碳中和背景下,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建筑整体能效水平,是当下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江亿是我国人工环境学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我国暖通空调领域第一位院士。他强调,智慧建筑将极大改善传统建筑的高能耗难题。

探索公共建筑“碳中和”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死磕”关键的核心技术成为诸多“碳中和”中国方案的关键词。

格力发布了10kV高压直驱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采用大功率10kV高速永磁同步电机,为全球首次应用于制冷离心压缩机,单机头冷量比普通离心式冷水机组节能40%以上。

美的暖通与楼宇展示的三大产品各有技术亮点,AirC+分管式空调室内机采用了湿度智能控制技术等解决用户痛点,司南系列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在能力能效及舒适度等关键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能够实现20%以上的节能效果。

海尔则依托物联网技术和生态平台,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搭建绿色节能空气圈,为传统建筑实现低碳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同于暖通行业传统的冷冰冰的硬件技术展示,海尔在现场搭建起家庭空间、办公空间、公共空间等智慧健康空气场景。

海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传统办公场景中,耗电量无法精准区分,缴费也很不方便。”海尔物联多联机搭建的云服务平台,可以根据节假日设定空调系统开关机、温度调节等,实现远程管理、故障预警等。“依托大数据平台,一人一台手机就能管理一个楼的空调系统,大大降低了人力和能耗成本。”他说。

在本次展会上,海尔中央空调联合联合霍尼韦尔等生态方发布了行业首个生态级智慧建筑物联平台Hai-BMS,可以将中央空调、电梯、照明、消防等建筑耗能设施跨品牌接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建筑环境监测、建筑能耗管理、智慧安防、智慧会议等场景服务。据悉,该平台已经接入了超过300家生态方。

产业在线不久前发布的《2020中国制冷空调产业发展白皮书》预测,尽管会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压力,2021年我国制冷空调市场的增长却非常明确,整体市场规模将接近6500亿元,同比增速有望达到8.3%。

在这样一条优质赛道上,低碳、环保、绿色、健康是基础,融入更多智慧因子后,则不仅意味着机遇,还是解决行业高效创新升级的根本之道。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