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赛迪发布《金融支持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金融已渗透到制造业的方方面面,制造业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均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当前,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制造业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发布时间:2021-06-07 09:37 来源:赛迪智库 作者:徐凯舟 李杨 谢振忠 樊蒙

所长导读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金融已渗透到制造业的方方面面,制造业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均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当前,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制造业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从金融业为制造业提供单向金融中介服务,进一步发展为产业与金融的双向互动:金融机构为制造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制造业企业主动深入参与国内国际金融市场。

在新形势下,金融支持制造业需要抓准方向,克服困难,从融资、服务、市场等方面着力,支持制造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增强制造业内生增长动力,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本期内容以金融支持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主题,探究金融支持制造业的基本情况、面临问题和目标方向,并提出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对制造业支持的措施,以期为提升金融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提供参考。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目 录

1

01、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国家高度重视加大对制造业的资金支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加强信贷政策指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推动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快研究促进制造业升级的财税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丰富金融产品,调整优化贷款结构,引导加大制造业、服务业信贷投放,支持银行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便利续贷业务和信用贷款,降低担保费率 , 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好融资服务。

今年以来,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下,为发挥好金融对复产达产的支持作用,2020年 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提出,支持金融机构依托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扩大小微贷款规模,引导民营和中小微企业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进行低成本融资,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健全贷款风险分担机制。

资金规模总体稳定

商业银行提供了制造业企业日常经营资金的关键保障。主要由商业银行提供的间接融资在制造业企业外源性融资中占比最大。2019年我国的18家大型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共计9.16万亿元,规模基本保持稳定。其中,中、工、农、建等4家商业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达到5.89万亿元,占18家商业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 64.3%。

从中长期贷款来看,2019年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9.18万亿元(注:缺乏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数据,用工业中长期贷款数据替代),占全部中长期贷款16.0%,比2015年末增加1.69万亿元,年化增速5.2%,呈现稳中有升态势,但年化增速低于全部中长期贷款增速7.4个百分点;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占87.8%,年化增速5.0%;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占12.2%,年化增速6.7%。

支持方式推陈出新

政府部门积极开展各类产融合作行动。一是建立产融信息对接工作机制。工信部门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及时汇总纳入政府支持、有融资需求、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形成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信息对接清单,接入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实现企业融资需求网上申请、即时汇总、分类整理、及时推荐,提高产融信息对接效率,促进金融机构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业信贷政策。

二是开展三方联动试点工作。在工信部的指导下,各省工信主管部门在工业项目中筛选出一批符合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特色化”、能够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高质量工业项目,建立“制造业融资担保及专项风险补偿基金”,通过各地的增信奖补政策和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帮助金融机构降低在该领域的风险,并鼓励多家银行以银团贷款的形式给予支持,各银行在在共享收益的同时分散风险,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估和全程监督,改善了工业企业的运营能力。通过这一方式,金融机构加强对各地工业企业优质项目的支持,为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流,实现部、省、银行之间跨区域、跨部门创新合作。

三是开展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工信部门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保监会及保险业行业协会指导监督保险公司为指定产品定制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新材料保险,并出台保险补偿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推广应用,对首台套(首批次)应用过程中特殊风险的控制和分担做出制度性安排,突破创新产品市场化应用的初期瓶颈,激活和释放下游行业对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

02、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受宏观调控、政策制订、治理体系设计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金融供给结构与实体经济需求结构相比存在诸多不适应与不匹配。

需求目标不同,匹配度较低

我国现行的中央银行制度下的金融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其他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和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机构在资金发放上依赖土地、房地产及流动资产抵押,在资金使用上要求超过一定比例的利息和收益率,具有风险导向、短中期套利等特征,偏好投向超稳定、高成长、高回报行业。

但是制造业八成以上为中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有限、流动资产较少,且制造业门类复杂,各门类企业均具备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全生命周期,需要在较长存续期内持续获取资金支持。产融双方体制机制不同,导致在担保品、融资期限、利率水平等方面,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匹配度低。

业务模式固化,产品创新少

金融机构面向制造业企业的投融资业务模式相对固化,比如,大型商业金融机构的业务多向大型企业倾斜,大中小企业的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大型制造业企业受到大量的金融支持,而中小微企业相对偏弱,特别是孵化期或初创期企业,多处于轻资产状态,土地、设备等可抵押、易变现资产较少,较难达到金融机构的融资担保门槛,出现借贷难的状况。

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占到实体经济融资额的 80% 以上,缺少产业链金融、金融租赁等相关支持手段,现金管理、投资交易、财务顾问、保险等多样化综合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金融服务模式与制造业需求不能完全匹配,金融创新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辨识能力较弱,路径依赖强

由于制造业门类过于复杂,金融机构对于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运行、财务结构、盈利能力等环节的信息掌握不充分。

比如,面对传统制造业企业,金融机构主要通过贷前审查进行客户甄别,而且严重依赖资产负债表诊断企业财务状况,限于审贷人员的知识结构、经历经验、产业认知,无法准确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产能过剩行业,可能造成对某项具体信贷业务的误判,更可能造成对重化工类项目的信贷“急刹车”和“一刀切”;面对新兴产业企业,金融机构对其技术路线、知识产权、市场走势行业周期等难以做出准确评估和判断,而且新兴产业聚集大量初创期企业,传统信贷方式难以匹配企业需求,导致“慎贷”“惜贷”。

03、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与制造业发展阶段相匹配的现代化金融市场,加快培育满足制造企业金融需求的高能级金融机构,加快推广为制造企业量身定制的创新型金融产品,着力完善产业金融监管制度,加强金融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为制造强国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基本原则

一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金融机构在投资阶段、退出阶段的主动性,发挥政府在规划设计、产业引导、市场监管等方面作用。

二是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积极搭建产业金融合作平台,加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深入促进产业金融供需对接,激发制造业发展新动能。

三是制度先行,开放合作。对标国际先进监管模式,完善我国金融业基础制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产业金融合作,不断提高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04、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

重点支持制造业技术创新

当前,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正在发生重要变化。总体上看,就是逐步从高投出低产出的资源能源要素驱动,逐步转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智力密集等创新要素驱动方面来。随着发展动力的转换,制造业模式也在发生重要变革。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重大颠覆性技术大量涌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柔性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个性化定制等制造模式不断创新。这些,相对于传统的大规模批量化生产,产生了不同以往的金融需求,需要相应的金融创新工具进行匹配。

重点支持产业基础高级化

产业基础能力不强,一直是制约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瓶颈。为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都提出把产业基础高级化作为重要目标和任务。有关部门也通过组织实施相关专项、组织推广应用等形式,支持工业基础企业开展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的创新突破和产业化。

扩大而言,产业基础还包括新型工业基础设施、产业质量基础设施等等方面。产业基础在战略上十分重要,但由于其基础性,产品显示度不高,研发投入周期长、风险大、回报低,融资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多年来,产业基础领域的资金来源,一直是以企业自有资金为主、政府性引导资金为辅,急需扩大融资渠道。

重点支持产业链现代化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实现产业链现代化,一是保持和发展好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全产业链,二是产业链要具有更强创新力和更高附加值,三是确保重点产业供应链安全,四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协同更加紧密,五是强调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和人才链等多链融合。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供应链弹性韧性,需要产业部门的努力,也需要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

重点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目前,我国制造业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新旧结构接续的关键期。

从产业结构看,一方面,传统制造业仍然占工业经济的较大比重,仍然是今后稳投资、稳工业、稳经济的重要依托。但是,部分传统制造业存在体量大、潜力小、动力弱、增长乏力的问题,在一些行业,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的问题还很突出,发展的质量不高、效率不高,亟待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模式与制造业不断融合,孕育发展了大量新兴产业、新兴业态,这些将成为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增长引擎。但新兴产业存在技术不成熟、创新风险高、市场开拓难等矛盾问题,一些新兴产业形成现实生产力还尚需时日。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是当前制造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两翼,需要同步加快推进。

05、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

创新间接融资模式

发展供应链融资。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供应链金融中,解决拓宽供应链金融流转与信用问题。

健全供应链金融法规制度,规范供应链核心企业行为,避免利用相对垄断的市场地位向上游中小企业过度转嫁资本成本,避免增加中小企业贴现成本。

为缓解供应链核心企业资本成本上升问题,对参与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企业,在授信等级、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及便利,提升核心企业参与积极性。

强化供应链贸易真实性验证,银行在向核心企业做好确权基础上,强化多方交叉认证,通过税务、工商等政府部门进行交叉验证,做到物流、信息流、工作流三流合一,确保交易背景的真实性。

提升首台(套)重大技术保险补偿机制补偿力度和范围,提升财政资金补偿力度,并将补偿范围扩大至重点材料首批次应用和软件产品首版次应用。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完善证券市场体系。强化证券市场监管力度,完善上市公司核准机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

提升证券违法违规成本,提升欺诈发行行为、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虚假陈述行为、隐瞒上报行为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证券违法民事赔偿责任制度,对违法责任人形成威慑作用。

加快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项目收益债及可转换债券、永续票据、融资性票据等股债结合产品,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直接融资渠道。完善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和受托管理人机制,加快发展不良债券处置市场,提高风险出清效率。协调银行间市场的交易商协会加快债券注册发行速度,加强信息共享。

完善政策支持机制

着力降低企业融资费用。严格执行小微企业“两禁两限”等政策,减少信贷环节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

禁止转嫁应由银行承担的费用,如利用市场地位强制、诱导客户承担合同项下的抵押评估费、违规有客户承担抵押登记费等。

及时了解掌握第三方机构收费情况,加强对第三方机构以银行名义向企业收取费用等违规行为监管和整治。破除贷款不合理条件,禁止要求企业将一定比例贷款资金转为存款,禁止将授信额度转为银行承兑汇票或以银行承兑汇票等非现金形式替代信贷资金。规范助贷考核环节,严禁交叉销售业务绩效和考核激励,避免引发强制捆绑销售或违规收费。

以上是报告部分内容,点击赛迪报告:金融支持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即可即可下载完整版报告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