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工信部向运营商发放了5G牌照,自此中国正式迈入5G时代。不同于4G时代,5G面向的市场已从2C转向2B,应用场景更是符合“二八定律”,而工业互联网被视为5G应用落地的关键所在,从5G牌照发放的那一刻起,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便成为业内探讨实践的课题。
那么经过两年融合发展,在政产学研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5G+工业互联网融合作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两者融合应用情况究竟如何?
融合应用总体顺利
两年时间,5G不管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用户规模及行业场景应用方面,都上交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截至今年3月底,国内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81.9万个,占全球比例约为70%,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5G基站数达3.2万个。
工业互联网经过三年的起步发展期,也已迈入应用落地深耕期。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经过两年的摸索应用,5G和工业互联网都取得阶段性的进展,两者的融合应用总体也比较顺利,已初步展现变革性的赋能意义。
这从近日工信部公布的一组数据可窥得一二。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500个,覆盖了22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标志性进展,也形成了一批成熟模式和发展经验,已有十个典型应用场景和五个重点行业实践可供业内参考。并涌现出机器视觉检测、精准远程操控、现场辅助装配、智能理货物流、无人巡检安防等一系列应用成果,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范围向生产制造核心环节不断延伸,覆盖行业和领域日趋广泛。
除此之外,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各地政府的有效引导,以及产业链的积极响应是促进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当前,5G+工业互联网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最活跃的领域,工信部已出台《“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等文件,深入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引导产业界提升网络关键技术产业能力、创新应用能力、资源供给能力。
与此同时,在去年发布的第二个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深化“5G+工业互联网”行动。各地方也纷纷出台支持工业互联网、5G的相关政策,近20个省市充分利用现有政策资金渠道加大对“5G+工业互联网”的支持力度。
从样板间到商品房还有距离
我们知道5G高速率、低延时、大连接的特性,与工业互联网连接多样性、性能差异化,及通信多样化的需求高度契合,对传统工业的变革升级起到重要作用。虽说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站立于新风口之上,其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实现大规模落地推广仍需时日。
业内普遍认为,当前,“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等现实难题依然存在。产业应用有待进一步探索,技术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和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初期研发和建设投资巨大、模组等产业支撑能力不足,开放融合生态尚未建立。另外,5G标准尚未完全冻结,诸多企业仍处于由工业2.0向工业3.0转变阶段,数字化改造还未在生产设备以及生产线上完成,这不但导致了工业企业对5G应用需求受限,也减缓了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部署速度。
与此同时,目前工业5G专网建设的多种部署方式中,虚拟专网仍是降低中小企业应用5G门槛的有效方式,而混合虚拟专网则成为深化5G应用的主要选择,工业企业要想使用到真正意义的5G专网仍重而道远。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曹蓟光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正处于“样板间”向“商品房”转变的关键时期,技术产业生态正处于“边建设边完善、边应用边优化”的培育阶段,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建网成本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技术产业支撑不足、商业模式不清晰、产需对接不畅等产业发展初期面临的共性问题。
当前,“5G+工业互联网”究竟加到什么程度,业界认知也不统一。一方面,5G是管道,加速工业互联网在工厂应用,催生工业专网,这是“5G+工业互联网”基本应用方向;另一方面,5G渗入工业制造业场景中,在无人操作、协同作业、柔性制造、无人工厂等方向5G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5G+工业互联网”是有边界的,不是包罗万象。
任重道远但空间无限
“我国是全球首批5G商用的国家之一,5G技术、产业、应用均迈入无人区,特别是面向工业,推动5G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没有先例可寻、没有经验可见、没有标准可依,需遵循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网络建设、市场发展的规律,立足国情,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5G发展之路。”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烈宏在近日的采矿行业“5G+工业互联网”现场工作会上表示。
对于现阶段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难题,有专家认为,需通过“促创新、强供给、引需求、建生态”来不断激发和释放“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潜能和市场活力。强化面向工业的5G技术创新,加强5G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创新应用;提升5G产业供给能力,加强工业级5G芯片、模组、网关的研发,大幅降低关键部件的成本,探索新型建网模式;针对重点行业打造一批网络建设、应用创新的标杆和样板,鼓励各地立足产业集群优势,创建“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同时将“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培育、减税降费等方面设置更多有力政策。
与此同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专家在论坛会议上曾指出,5G+工业互联网”应用发展将经过四个阶段,目前我们已从5G行业应用技术验证的预热阶段进入到“从0到1”的需求场景适配的起步阶段。下一阶段将迈向“从1到10”,完成行业适配,5G实现小规模化部署的成长阶段,到2025年以后将实现“从10到N”规模推广,领先行业的5G应用实现规模复制的规模发展阶段。
总的来说,虽然我国“5G+工业互联网”正在起步,诸多场景需要挖掘,瓶颈需要突破、挑战需要应对。但随着信息技术与运维经验不断成熟,5G赋能的工业互联网,必将颠覆传统工业生产领域的现有物理极限。
《通信产业报》全媒体总编辑辛鹏骏认为,未来,“5G+工业互联网”要实现混搭下的双促进、双提升,5G在做好管道的同时,要突破管道界限,走进工业场景,辅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5G从连接到平台的转变。而工业互联网平台则应借助5G低成本、高效率加速渗透到工业全场景,从工业软件真正蝶变为数字工业“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