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电信运营商剑指大模型

在大模型市场竞争如火如荼的当下,作为加入“战局”的敲门砖,三大电信运营商相继发布了其自研大模型产品。从中国联通的“鸿湖”图文大模型,中国移动的九天·海算政务大模型和九天·客服大模型到中国电信的TeleChat大语言模型,虽应用场景各有不同,其战略布局却殊途同归。运营商加入大模型战局有何目的?
发布时间:2023-07-31 10:37 来源:电子信息产业网 作者:张琪玮

在大模型市场竞争如火如荼的当下,作为加入“战局”的敲门砖,三大电信运营商相继发布了其自研大模型产品。从中国联通的“鸿湖”图文大模型,中国移动的九天·海算政务大模型和九天·客服大模型到中国电信的TeleChat大语言模型,虽应用场景各有不同,其战略布局却殊途同归。运营商加入大模型战局有何目的?运营商投下的这颗石子,将在整个大模型乃至人工智能产业中泛起怎样的涟漪?

运营商大模型异军突起

“对运营商来讲,AI接下来会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艾媒市场咨询董事长张毅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各大电信运营商纷纷落子大模型领域,其自研大模型在企业未来的战略布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电信运营商布局大模型领域,既是迎合信息时代变革的大趋势,更是从商业价值角度考虑的必然选择。

作为人工智能新一轮爆发的转折点,大模型标志着通用人工智能正逐渐“走进现实”,开始在应用端崭露头角。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科学家、人工智能与智慧运营中心总经理冯俊兰表示,通信行业正面临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趋势,而攻关人工智能领域,则是运营商为时代交出的答卷。冯俊兰告诉记者,大模型是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人工智能大平台”的能力底座,人工智能领域的全面探索与布局是中国移动作为通信运营商的核心战略。

从商业变现角度来看,运营商布局大模型更是迫在眉睫。张毅告诉记者,虽然最近一两年云服务、政企服务等业务成长很快,但电信运营商主要的收入渠道仍是流量业务。张毅认为,从上一代的“语音”到这一代的“流量”,随着不同技术的运用发展,运营商的业务体系是在不断迭代中发展的。“流量服务亿万级的业务体量必须有迭代。”张毅说。他表示,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当下,大模型作为运营商成熟流量服务的迭代锚点,是运营商业务的突破点,更是他们未来发力的重点。

此外,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未来更多的应用场景也是电信运营商们的着眼点。虽然在当下,大模型的开发与应用已经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大模型的实际应用仍然还在初期探索阶段。有关专家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大模型未来的应用方向很可能聚焦在操作系统方面,成为下一个商业增长点。因此,运营商布局大模型领域的举措,也是发掘其商业价值的体现。

运营商手握独特“底牌”

虽然三家电信运营商在进军大模型领域的战略规划上达成了共识,但其推出的产品却是各有千秋,面向截然不同的应用场景。记者了解到,中国联通的“鸿湖”大模型立足于图文双模态,从运营商的增值业务场景出发,将不同模态内容对齐到文本,实现了跨模态的内容理解;中国电信TeleChat大模型依托5G消息为政务客户提供政务短信智能化多轮问答服务;而中国移动的九天·海算政务大模型和九天·客服大模型则聚焦数字政府建设与智能客服应用的细分领域。

面对着大模型行业激烈的竞争,电信运营商们也握着独特的“底牌”。张毅表示,运营商本身具有流量优势、算力优势和大数据优势,在与竞品对比时,资源优势会非常明显。“他们发展大模型,是把自身的资源应用在新的商业领域作为保障的。”张毅告诉记者。无独有偶,冯俊兰也表示,运营商所具有的算网融合背景、核心技术和运营能力都是大模型行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提到进军大模型领域后无可避免地与互联网厂商的竞争时,冯俊兰分析道:“互联网等消费侧智能化渗透率高、应用成效明显,但供给侧智能化水平发展相对不足,人工智能的溢出带动效应还未充分释放。”冯俊兰表示,相较于追求大模型的商业效益,作为运营商,中国移动的侧重点会更加聚焦在推动国民经济主体行业和社会民生领域智能化发展上,力求推动我国综合生产力和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增长。

智能服务运营模式亟待更新

作为国家“新基建之智”,人工智能未来的潜力可见一斑。冯俊兰告诉记者:“在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及服务将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座。”因此,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精准推动产业发展,就成了大模型产业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专家提出,未来,模态融合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生物识别AI技术到大模型,只有实现了全模态的融合后,才称得上是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开始。此外,大模型由单一发展语言类模型到与数字化系统、具体机械部件相结合,由纯数字经济向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转变也是大模型产业的必经之路。

冯俊兰表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智能服务运营模式:一是要创新运营供给模式,实现全场景、全要素能力运营与供给;二是要创新业务赋能模式,实现从“X+AI”向“AI+X”的根本性变革;三是要创新产业合作模式,实现向体系化协同创新转变。冯俊兰告诉记者:“作为实现智能服务运营范式创新的总体目标和关键载体,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人工智能大平台’的构建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记者了解到,中国移动将通过创新链、供应链、资本链的多链协同,升级“九天揽月”人工智能产业合作生态,与产业共同攻关大模型核心技术、共建先进大模型基础设施、共创行业大模型和相关标准,推动基于大模型的规模化行业应用蓬勃发展,加快形成面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赋能辐射圈。

事无绝对,运营商的大模型在具有独特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才缺口、相对固化的商业模式和人工智能作为新兴产业本身存在的问题,都是亟待运营商解决的难题。

张毅告诉记者,运营商在进军大模型时具有成熟的资源与背景,但同时也注定了运营商大模型缺少市场的灵活性。“如果能对这一点加以完善,我相信,运营商的大模型会是下一个‘十亿级’。”张毅说。此外,相关赛道的产品化经验不足也是运营商乃至整个大模型产业面临的挑战。目前,只有GPT与搜索引擎的融合与各种原画创作用途的大模型实现了商业模式上的成熟化,而大模型在其他行业的落地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专家表示,大模型未来的发展,取决于其是否能在千行百业中都找到适宜的商业模式。

谈到大模型产业本身时,冯俊兰表示,目前我国大模型产业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国产智算芯片等基础软硬件较为薄弱,亟须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本土化加快发展;二是国内数据资源分散,亟须统筹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并建立数据流通共享机制;三是模型等方面的自主关键核心技术不足,亟须加强技术骨干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强化人工智能策源创新能力,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化协同的创新科研体系。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