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市场化是将数据作为一种要素资源,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交易、流通和配置。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激发数据资源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数据的广泛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精确度。城市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可以促进当地数据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价值实现,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动力。
2024年1月15日,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迪四川”)正式发布《中国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评估报告(2023年)》暨“2023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100强”,本次评价研究遵循客观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原则,从数据要素政策环境、数据要素产业基础、数据要素供给、数据要素流通、数据要素治理多个视角,对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科学评估,最终形成2023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100强评价结果。
一、指标体系
(一)评估对象选择
本报告评估对象涵盖北京、上海、重庆、天津4个直辖市,293个地级市和30个自治州。
(二)指标体系构建
《中国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评估报告(2023年)》对城市的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进行多维度评估,最终形成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数据要素政策环境、数据要素产业基础、数据要素供给、数据要素流通、数据要素治理5项;二级指标包括政策文件、财政支持、专项法规、产业载体、基础设施、公共数据供给、企业数据供给等12项;三级指标包括市级数据要素专项政策文件数量、是否出台数据条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办法、是否建立公共/政务数据开放平台、是否搭建数据交易平台/成立数据交易公司等27项。
表1 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2023.12
(三)评估方法说明
指标权重方面采取专家打分法,组织行业专家对指标体系三级指标进行打分,采用综合分析法和加权平均法进行分值处理,满分为100。为方便实现城市分值的比较,同时避免指标数据变化过大而导致分析结果的突变,特对原始数据先采用规范化处理,再进一步运用综合评价法分析相关指标。
(四)数据资料来源
秉承数据采集客观、代表性及可操作性原则,本报告评估的数据资料尽可能来自公开渠道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手资料,主要包括各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数据要素的政策文件、赛迪四川调研的数据以及数据开放平台、数据交易平台官网数据;第二部分是二手资料,主要包括国家及各地方关于数据要素发展的相关材料,各类官方、半官方、市场研究机构等研究报告,工信部发布的名单、赛迪自建数据库、前瞻产业园库等市场数据库以及其他网络公开资料。
二、评价结果:2023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100强
根据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对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得到100强榜单,如表2所示。上海凭借优良的政策环境、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数据供给、成熟的数据流通环境和健全的数据治理体系,在城市排名中高居榜首。北京作为首都城市,自身产业优势明显,凭借原有地位的助推作用,位列第二。深圳是全国的科技创新重镇,数字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数据供给能力强,数据交易市场活跃,在全国城市中位列第三。
表2 2023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100强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2023.12
三、特征解析
(一)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不均衡,呈现阶梯化特征
根据2023年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评估结果,排名前30的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梯化”特征,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如图1所示。
图1 2023年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排名(前30名)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2023.12
第一梯队由上海、北京和深圳3座城市构成。该梯队的城市总指数得分均超过80分。第一梯队城市在政策环境、产业基础、数据供给、数据流通和数据治理领域全面发展,得分优势明显。上海是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的领头羊,近年来通过建设产业数据枢纽和特色数据空间、推动数商集群集聚发展、打造数据类标杆企业集群等举措,形成了产业链成熟、空间布局合理、数据流通高效、区域特色鲜明的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格局。北京在数据要素生态方面拥有卓越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数据资源积累,为市场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在2023年11月启动了数据基础制度先行示范区,为其他城市实现数据要素市场配置化改革树立样板。深圳积极构建数据要素跨域、跨境流通的全国性交易平台,成为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交易样板,并启动全国首个数据要素全生态产业园,集聚一批数据要素市场重点企业,形成数据要素良好生态循环。
图2 第一梯队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各项指标得分雷达图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2023.12
第二梯队由重庆、广州、杭州、成都、武汉、贵阳、南京、天津和济南共9座城市组成。整体来看,该梯队城市之间指标总得分分差较大,处于55—80分之间。其中,重庆数据要素市场已形成以政策为主导的特色发展方向,产业基础稳固,在该梯队中表现突出,得分排名第一。政策环境方面,重庆已出台数据要素专项政策,同时在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案等多项相关政策中均对数据要素进行了布局;产业基础方面,重庆市建成数据要素相关产业园区14家,组建了全国最多数量的数据相关联盟协会(共计13个),同时,拥有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和国家级大数据实验室,为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图3 第二梯队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各项指标得分雷达图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2023.12
第三梯队由青岛、苏州、合肥、福州、长沙、郑州、南宁、厦门、无锡、西安、长春、宁波、德阳、呼和浩特、佛山、兰州、海口和珠海共18座城市组成。第三梯队城市总得分处于40—55分之间,青岛总分为54.20分,在第三梯队中整体评价最高。青岛以公共数据运营试点为突破,构建集供数、治数和用数于一体的“1+1+N”的公共数据运营体系,探索形成“以公共数据运营撬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模式,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场景应用、生态培育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此外,该梯队城市在不同指标中各具优势,如图4所示,其中海口在数据要素流通方面表现出色。
图4 第三梯队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各项指标得分雷达图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2023.12
从全国城市得分数值来看,前30名城市得分分布较为分散,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之间分差为19.48、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之间的分差为16.72分,阶梯之间差距较大,如图5所示。
图5 三个梯队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指数平均分对比图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2023.12
(二)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成效,不同城市集群各显优势
目前,我国城市基本形成了四大数据要素产业聚集区,分别是京津冀聚集区、长三角聚集区、珠三角聚集区和川渝贵聚集区。四大聚集区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评估指标中各具优势,协同带动、辐射示范效应显著提升,实现城市群产业联动发展。
图6 我国四大数据要素产业聚集区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2023.12
一是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聚集区。作为数据资源集中型集群,京津冀城市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极具优势。2021年4月,北京发布《北京市数据中心统筹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提出推动京津冀数据中心一体化协同发展,环京区域布局数据中心,推进形成高速互联、数据流通、优势互补的世界级数据中心“集聚圈”。近年来,河北省、天津市承接北京溢出数据中心需求,汇聚了大量产业发展资源,推动了当地数据要素产业生态的健全。河北自然条件优越、电力资源丰富,因而成为该集群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其中,张家口、廊坊等地积极谋划,已落地十余家数据中心,并对落地项目给予政策优惠,吸引了阿里巴巴、秦淮数据等企业落户数据中心产业园区。天津独特的区位优势也吸引了众多数据中心厂商落地,包括金融、互联网、高新技术产业类的数据中心。2023年5月,北京、天津、河北相关部门联合签署《京津冀大数据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探索三地数据流通和数据协同的新模式,建设符合场景的数据交易市场以及安全稳定的数据流通平台等数字化基础设施。未来,京津冀聚集区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格局将更加清晰。
二是以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为主体的长三角聚集区。一方面,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建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推动跨省市数据的共享共用。近年来在相关部门指导下,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签署了《长三角数据标准创新建设合作协议》《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公共数据“无差别”共享合作协议》,联合编制了一系列跨区域数据标准。比如,在平台建设标准方面,编制《长三角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接入规范》;在数据治理标准方面,编制长三角《公共资源目录规范》《长三角“一网通办”法人库数据共享技术指南》;在安全管理标准方面,编制《长三角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指南》。另一方面,区域一体化发展助力长三角数据要素跨省市流动通畅。目前,长三角已经建成跨省政务数据共享底座,并搭建起长三角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要素流通服务平台。据了解,共享平台已汇聚三省一市数据目录近600项,累计数据共享交换超过8亿次(条),流通平台已构建了数据运营管理、数据信息登记、数据资产金融服务、数据产品交易等产品服务,实现数据要素实时、高效、有序流通交易。此外,有关部门还建立完善了长三角公共数据指标库,汇集民生领域、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文化旅游、企业服务等方面的133项指标,为长三角跨区域治理服务提供数据辅助决策支撑。
三是以深圳、广州、佛山等城市为主体的珠三角聚集区。珠三角聚集区承载着我国南部面向粤港澳、走向国际化的任务,数据资源储备丰富,数据要素型企业发展较好,数据要素市场不断扩大,逐步成为我国探索跨境数据流动的“先行示范区”。2023年6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签署《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的合作备忘录》,旨在促进大湾区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近年来,该聚集区围绕健康、医疗、金融、科研、政务等领域,在数据跨境机制规则、技术体系、市场交易、产业生态方面先行先试,在推进数据跨境流通合作方面进行了系列创新探索。例如,广东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开展“数据海关”试点,探索建立数据跨境审批与管控机制,开展跨境数据流通的审查、评估和监管;广州与香港签署《穗港可信认证服务合作备忘录》,推进数字信任生态体系建设;深圳数据交易所上线跨境数据产品专区,探索跨境数据交易;南沙(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河套深港数据跨境专区建设稳步推进。2023年11月,广东省印发《“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探索推行数据跨境流通“白名单”制度,通过纳入数据授权跨境目录、数据主体授权等模式,实现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未来,该聚集区数据要素跨境流通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和机遇。
四是以成都、重庆、贵阳等城市为主体的川渝贵聚集区。川渝贵聚集区是我国“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枢纽节点,高度重视数据要素产业发展,在组织架构、合作模式等方面开展诸多探索,为培育数据要素产业生态积累了一定经验。特别是川渝两地携手推进数据要素流通、云网数算一体化发展,先后签订《深化川渝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川渝两地数据要素协同发展和云网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深入推进数据要素领域合作。近年来,两地已先后联合成立西南数据治理联盟、川渝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川南渝西大数据产业联盟等,共同搭建数据要素型企业交流经验平台,在产品、生态、交易、标准等多维度展开深度合作。与此同时,贵州以贵阳为核心全面推进数据要素产业聚链成群,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华为、腾讯、苹果等头部企业数据中心在黔中大地拔地而起并形成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群,818、国电投、美的云、网易等数据中心也相继落地开工。
(三)沿海城市引领市场发展,中西部省会城市强势发力
通过观察分析“2023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100强”评估结果,发现沿海城市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中排名较为靠前,中西部一些省会城市强势发力,也取得良好成绩。
图7 沿海城市和中西部省会城市排名及得分情况 (前50名)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2023.12
一是沿海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综合实力领跑全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充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行业应用成果显著,数据要素产业化具有先发优势。特别是东部和南部沿海重要经济城市,在政策环境、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全面发力,形成数据要素发展整体优势。从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指数排名来看,前30名中共包含11个沿海城市,分别是5个东部沿海城市上海、杭州、福州、厦门和宁波,4个南部沿海城市深圳、广州、珠海和海口,2个北部沿海城市天津和青岛。
二是中西部省会城市强势发力,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一方面,中西部省会城市所在省份具有适宜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这些城市逐步加大科研、资金等要素资源供给,加速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从整体排名来看,中西部省会(首府)城市成都、武汉、贵阳位列前10强,合肥、郑州、西安、呼和浩特、兰州、银川和石家庄入围50强。
三是东北和西北地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整体基础薄弱。从“2023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100强”结果来看,东北和西北地区城市入围数量较少。一方面,这两个区域大部分城市数据要素专项政策尚在规划中,政府激励或扶持政策少,数据要素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市场发展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东北、西北部城市地处欠发达地区,在财政收入、营商环境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产业基础薄弱,市场活力不足,主体交易成本高,数据要素流通阻力大。
整体来看,沿海地区重要经济城市坚持政策引导,先发优势明显,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中西部省会城市在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上强势发力,发展水平在我国处于前列。东北、西北部非省会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化研究起步晚、挑战大,整体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四)数字经济助推作用显著,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体现明显
数据是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快构建数据资源体系,能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强劲的创新动能,对促进数字政府建设、助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对城市而言,只有真正意识到数据的核心价值,并把握住数字经济发展的先机,才能够在新一轮的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中占据主导地位。
图8 2023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排名与“2023数字百强市”排名相关性散点图 (前30名)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2023.12
一是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与数据经济发展呈正相关。赛迪四川对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其中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参考了赛迪发布的“2023数字百强市”排名,限于图表呈现效果,本次报告仅对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前30名的城市进行分析,如图8所示。由图可以看出,排名前25的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与数据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双向赋能,良好的数字经济基础聚集更优数字人才和技术,单位数据资源价值释放更充分,反向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二是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较为一致。从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来看,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如图9所示。典型如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和广州在“2023数字百强市”排名与2023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排名只相差一个名次,深圳的排名完全一致;新一线城市如重庆、杭州、成都、青岛等仅相差一两个名次,武汉的排名完全一致。但也有几个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排名靠后的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较高,如贵阳、福州和厦门。
图9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排名与“2023数字百强市”排名对比图
数据来源:赛迪四川,2023.12
三是政策环境成为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化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国家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出台的大量数字经济政策中对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行布局,上海、成都、重庆、西安、昆明等多个城市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运行机制、探索数据要素流通新路径、推进数据要素汇聚流通、建立数据要素交易监管机制等发展目标,成为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以下是报告目录及部分内容节选:
报告全文可联系:
数据要素研究中心
徐苗苗经理 13258172834
联系方式:
电话:028-85775210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国芯大道288号A11-4赛迪四川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