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简介
指导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主办单位: 、互联网经济杂志社
承办单位:赛迪呼叫
支持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12381公共服务电话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赛迪智库、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
拟邀嘉宾
Forum introduction
宋显珠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李颖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刘子豪 京东集团副总裁
孙永军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周一兵 伟仕佳杰集团中国区董事长
曹晓兵 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母小海 腾讯云商务副总裁
孙会峰 赛迪顾问总裁
会议日程
时间
主题
嘉宾
08:30-09:00
09:00-09:10
09:10-09:20
09:20-09:50
09:50-10:20
10:20-10:50
10:50-11:20
11:20-11:50
·签到、展区参观、视频宣传片播放
·致欢迎词
·领导致辞
·智能时代 云化未来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 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路径
·智能大数据在电力、交通等行业中的应用
·跨界融合IT+行业新生态
·智能科技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宋显珠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巡视员 李颖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云生态业务负责人刘子豪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永军
·恒泰实达首席产品官 江峰
·伟仕佳杰集团副主席、中国区董事长周一兵
·软通智慧副总裁曹晓兵
时间
主题
嘉宾
13:00-14:00
14:00-14:30
14:30-15:00
15:00-15:30
15:30-16:00
16:00-16:30
16:30-17:00
签到、展区参观、视频宣传片播放
航空工业互联网应用实践
2018年人工智能产业风口在哪?
人工智能进展及在医养健康中的应用
数字驱动下的外贸新生态
智慧连接助力零售数字化
成果推优活动结果公示/颁奖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信息中心 副总工程师 王立书
赛迪智库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秘书处 副主任 王哲
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副总裁 张红治博士
中企动力商学院金牌讲师、《传统行业如何用网络拿订单》作者 张进
腾讯科技高级总监 母小海
2018中国行业信息化融合发展论坛
上午内容
主持人—— 副总裁 白云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莅临2018中国行业信息化融合发展论坛暨寻找行业信息化未来引领者的现场,我是 副总裁白云,很荣幸担当本次活动的主持人。
本次论坛以信息推动升级,智能催生变革为主题,与会嘉宾将共同探讨中国信息化行业发展所遇到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以及应对举措,希望今天的论坛能使各位不虚此行,获益匪浅。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 、《互联网经济》杂志社主办,赛迪呼叫承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邹城市人民政府、赛迪智库共同支持。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的交流平台,打造信息化行业资源对接成果转化的长期平台,让此次大会的影响力不断扩散,也为信息化行业内外的参与者创造更大的价值,提供更多的支持。
如今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带来深刻和复杂的变化,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为中国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敏锐的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走中国特色信息化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伟大跨越。当然在信息化发展释放产业红利的同时,我们也迎来了时代潮流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如何借力转型是大家同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聆听各位产学研嘉宾代表带来的精彩分享。首先让我们欢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宋显珠致辞。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宋显珠致辞。
主持人:感谢宋书记的致辞,宋书记给我们带来他对信息化和数字经济自己的理解,再次对各位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接下来有请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带来分享,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致辞。
主持人:感谢李司长就我国的信息化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工信部就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方面所做的介绍,相信听完李司长的介绍在座各位会对信息化转型发展十分乐观了。随着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逐步落实,大批拥有很强实力的互联网企业正在成为网络强国的践行者,下面让我们有请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云生态业务负责人刘子豪带来题为智能时代,云化未来的主题演讲,有请。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云生态业务负责人 刘子豪
刘子豪: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叫刘子豪,来自京东集团,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的论坛。信息化是一个非常长的话题,也是一个非常热的,中国我想提倡新经济,新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数字经济,刚才也有很多领导在讲我们要加快产业的信息化,还有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转化,其实后面有一个问题,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就是我们都在说数字化,或者说信息化,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件事情,后面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有时候一个话题讲的太多,忘掉了最开始基本的原因。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理解,从数字化发明以后,给人类现实的世界和业务,包括生活,包括资产带来巨大的转变,大家如果仔细看一下有一个特别好的特点就是数字化以后的资产,一旦从实物的世界到数字世界进行转换之后,商业的本质在发生变化。其中很大特点就是这些资产的复制、传输、售卖、转换流通的环节,它的成本极度的降低,造成它在传统的物质世界里的商业模式的规则,它的成本各方面都出现不同量级的变化,也就是说资产模式数字化以后,它的商业模式会面临一个重大的转换的契机,因为它的成本在无限的降低,新的方式可以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美国在视频行业,租赁行业完成了一次数字化转型,以前在美国叫有砖有瓦有窗户的门店,都是一张张DVD,当然是正版的,租到家里看。从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视频这个资产数字化以后,成本在传播的流程中大量降低,以至于完全在今天已经颠覆了这个行业,在不到十年二十年时间里,大概十年左右,在美国租DVD的业务完全缩减到没有主流,都是比较差的才会有这样的业务。
看2017年中国的数字经济怎么样,各位领导很熟悉,根据我们统计的数字,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占中国总体GDP大概30%,2018年会有所提高,同样数字经济在发达国家占的比例是多少,美国大概是60%,日本是50%多,德国将近60%,发达国家的数字经济占比在总体的GDP的占比是远远高于中国,中国在数字经济在整个GDP占比处于中等水平,但是中国现在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以这样的巨量的经济体下,数字经济的比例应该是相对来说非常低,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在接下来五到十年,中国是全世界数字经济最大的增长的单一地区,甚至有可能超过其他全世界所有国家数字经济增长的总和,这个在某些行业已经体现出来了。
我比较熟悉的电商行业,目前在全世界中国的B2C电商在纯的数量,中国现在是第一,是绝对第一,中国电商消费量消费额已经超过排名第二的美国,后面的日本、英国,二到第十位的所有国家电商的总和,所以中国的电商在全世界做到领先。电商是数字经济的一部分,也是新经济的一部分,中国会有更多的行业走向数字化,走向信息化的产业融合。
回到今天讲的东西,在数字经济的时代经常听到非常火的词,今年最火的词之一,如果各位在行业招人知道,是AI,这是一个非常热的话题,但是这个话题对我们这些搞技术出身的人来说真的不陌生,也是非常长久的话题。在我们看来,不管是AI还是最近说的非常多的DATA,还是Cloud,都是实体经济到数字经济进行转型的载体。在我们看来如果想区分一下我们的理解,我们认为在数字经济的时代,数据是资产,AI是能力,而云就是我所处的行业,我们认为云是一个业务,因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并且互相相通,很难说一个东西发展非常好,而没有另外一个。
举个例子,在AI这个行业里,人工智能它需要的三个基本元素,算法、算力和数据,这些东西跟云计算的关系是极其紧密,AI我们想做到的是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解放人类的双手,让人去干更多适合我们干的事情,人工智能并不是抢夺人类的工作,而是把一些人类可以不干的工作替代掉。所以我想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大家一提到高大上、酷炫的东西就想到人工智能,这点作为在AI领域,我读PHD领域,跟人工智能相关的,借这个机会跟大家稍稍科普一下,其实人工智能这个词,一点都不新,而且人工智能在科学发展的不同阶段意义是不一样的,那跟大家稍微讲一下,在我读博士的上一辈人,他们的人工智能是什么?举个很简单例子,今天在座的我不知道有没有数据库专家,今天做的每件事情,数据库是极其极其重要的。数据库在30年前,从事的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就被称为人工智能专家。
大家应该觉得这么司空见惯的技术跟人工智能有关系吗?太有关系了,数据库干什么?基本功能是存储信息、提取信息,有的时候是整合信息。大家想想人类的大脑,有非常多的功能,但是我们收取信息的存储,通过记忆重新拿出来,有时候在睡梦中或者在课堂上,把这些信息进行整理,这就是人类大脑的一个基本功能之一。所以数据库领域,现在大家都觉得没有人把数据库当成人工智能,但是在数据库的或者在人工智能的阶段,数据库是重要重要的研究领域。
大家不要听到人工智能这个词觉得这个东西好象是我们突然一下发现新的大陆,完全不是,从科学计算机开始的那天开始,我的博士导师有时候跟我开玩笑,就跟我说其实凡是我们搞不懂的东西都放人工智能,为什么?我的导师读博士的时候就是读数据库,当时就是冲着人工智能去的。我跟他正好相反,我对人工智能当时读博士的时候一点兴趣没有,我读博士的时候大概是十多年前,最火的是多媒体,我是冲着多媒体读的博士,结果回来一看发现跟人工智能相关。这个事情说明最重要的是这个东西对我的生活有没有改变,能不能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简洁快乐。
刚才说到了人工智能,我们认为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人工智能分支,叫硬人工智能,这条分支我个人看起来也是一个相对来说是人类科技树的分支,将来也许在未来五到十年,智能会出现另外一个分支,但是没关系,硬人工智能这个分支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发展,发展和数据是息息相关的。应该是三年前,很多在我们领域中的场景,突然一下子很多以前做的有demo,但是在三年前有很多场景开始大量应用,在座的有人工智能专家,各位老师应该比我更清楚,并不是我们发明新的算法或者底层的算法,很多今天的算法还是几十年前沿用的,但是在三年前发生什么事情,或者说在过去的五到十年发生什么事情,其实算法算力和数据是人工智能的这个科技树分支的基本要素,如果换一个分支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现在科技树的分支上,算法算力和数据非常重要,在过去的十年间,因为消费者互联网的大量兴起,造成数据大量出现,再加上算法模型的改变,让我们从一个基本的理论,但是因为有海量数据的出现,我们的计算力上了摩尔定律18个月,翻一倍,非常高速的增长,让我们在算法、算力和数据都出现一个几乎以前常人难以想象的指数级的增长。造成我们在过去几年间,突然一下从量变到质变,很多以前只能做demo的场景变成平常老百姓可以享受到的东西。现在大家打开某APP,实时的把你的脸部放上去,可以实时的识别你的面部,可以实时贴上眼镜,可以贴上兔耳朵,很多很多人都在用。
这样的科技在我们读研究生的时候,在实验室里算法已经非常成熟,文章写了一堆了,这个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从场景不是新的,技术也没那么新,但是我们要非常感谢这帮科学家,因为他们把一个实验室写论文的科技,能让消费者用,这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背后变化是什么?就是刚刚说的数据、新的算法、算力,出现了几个量级的变化,不是十倍,百倍、千倍的变化之后,这么酷炫的实验室拿到美国自然科学基金拿国家科研基金的项目,可以变成寻常的APP就可以享受到的科技,这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那么从数据可以产生insight,这部分非常难,这部分目前做的非常不够,从洞察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这页我会跳过去,从数据的产生到现在产生我们对事情基本的统计,我们从产业来看,我们觉得AI,从今天来讲这是极度在这个阶段是完全还被没有充分开发,完全完全没有充分开发的领域,因为AI实在太大,以至于今天说的这些大家比较认可的场景,比如说面部识别,智能驾驶,很快就突破,这些东西对我们的人类改变是大家可以看得到的。但是我们觉得这个部分我个人认为AI对不管是产业的信息化的融合,还是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其实它能起的作用还远远远远被低估。
如果举一个例子来讲,低估多少倍,抛出一个想法我觉得在未来很短时间里面,跟AI相关的数据会有万倍的增长,智能驾驶,城市的安全,还有行业的互联网化,数据会有万倍的增长。那么我们准备好了吗?我觉得对云的厂商来讲这是非常好的消息,因为刚刚讲了AI和云计算是非常多的关系,哪些关系?云提供了三项基本服务,存储、计算和网络,存储对应的是AI需要的三元素,算法、算力和数据,算力就是我们在云计算中间需要的,存储对应AI需要的数据部分,然后网络,数据是真的需要流动,我非常同意的观点就是数据如果不流动,就无法发挥它的价值。
所以云计算中间的计算、存储和网络,网络给数据的流通提供合适的渠道,合理的价钱,那么云计算就是AI实践成功后面的最重要的产业技术。那么生态,在AI的生态,AI下面有哪些机会,我个人就跟当时的老师分享,我觉得生态是在产业,信息化过程中最重要最重要的之一,生态的协同、生态的效应是非常需要在AI,不但是AI,各个领域实现突破,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政府,监管者其实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非常非常重要,没有好的市场的规则,那么这个生态就会出现不良性的发展,反之如果有好的监管,好的流通机制,整个生态会实现健康的良性的发展。所以我们作为民营企业,也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非常呼唤不管是AI还是行业,还是教育,还是农业,还是IOT,我觉得都需要监管者走在前面。
举个例子,在美国加州好几年前当自动驾驶刚刚成为一个新型话题的时候,加州政府就在美国第一个带头通过了自动驾驶的法规,规定了什么样的车子可以上路运行,规定了这样的汽车在车上,计算机AI辅助的汽车,在路上行驶的各种规则,包括发生交通事故之后的责任的落实。这样的事情企业是做不了的,那么加州政府作为美国科技的排头兵,也是一如既往的冲在前面,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的行业才能放心投入,任何一台AI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出了任何事情企业是无法承担的,企业可以承担合适的风险,企业无法承担不可预见的风险。那么加州政府在自动驾驶上,率先在全世界第一个突破或者第一个实现法规,就是帮众多企业保驾护航,既保护了消费者的权利,规定企业的责任,同时保护了企业,对未来不再是不可预见的风险。
说到生态,说到行业融合我想分享一下这颗树,我来自京东云,但是我是京东云生态的负责人,所以我每次跟外面的朋友老师还有各位领导交流的时候,我首先要澄清的第一个小小的误解就是我并不是卖云,每天见到我说子豪咱们聊的不错,要不我跟你买点云,真不是,虽然我们京东云非常棒,增长很快,但是我负责这块在生态建设方面,我们想做的是把京东云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能力通过生态赋能的方式,产业融合数字化。比如说电商,比如说物流,比如说金融数字科技,但是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敢宣称说懂所有行业,真的不会。但是我们京东作为懂若干行业的企业,同时我们在过去的十多年,积累了大量的AI,积累大量的大数据,当然也包括云计算能力,这些能力是可以复制并且赋能给不同行业,远远不止金融,远远不止保险,远远不止物流,还有很多其他行业,有视频,有旅游行业,有工业互联网,有媒体等等等等各种各种行业,虽然这些行业也许我们的理解不如各位老师或者行业专家懂的多,但是我们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的路上,或者转型的过程中,可以称为最好的数字化转型的最佳伙伴。我们把我们的能力,把我们的数据的经验,把科技力量复制到不同行业去,给不同行业伙伴提供他们在数字化转型中需要的力量。
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大概是今年上半年富士康成立20周年,会上富士康说他要做工业互联网转型,特别感兴趣消费者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有什么关系,京东的平台上有三亿活跃用户,超过两个亿中国家庭,我们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者互联网之一。富士康做工业互联网转型,那么消费者互联网刚才有位领导说到,消费者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或者工业互联网,有关系吗?非常多的关系,我们说到现在所有的制造业,它整个供应链流程是为什么,整个效率、整个布置、整个商业模式是根据少STU大产量的基本模型设计的,目前体系是产品的种类越少越好,每一个种类生产越多,效率越高。所以你听到中小企业做创新的时候,生产一个小东西的时候最大的痛苦就是别人不接我的单,因为量太少,从来没有听到别人不接我的单,是因为我的产品不好,都是量太少,因为现在整个供应链基于少STU,多产量。但是大家想想这是反人性的,全世界人类的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需求不一样的,大家说这个比较虚,我举更实的例子,我们每个人吃的药都不一样,跟你最相关的如果生了病,我们每天吃的药,现在的体系都是有很多问题的。
根据美国健康机构,因为现在的药也是大家吃了不出事,很多对某些族群是有特效,但另一个族群可能副作用比较大,在目前体系都是过不了的,药都被下架。所以我们每天吃的药,对我们身体最重要的一部分,病的时候,都是低效药,对你来说每个人应该吃的药都不一样,但很不幸,整个工业设计,不管医疗体系,还是在产品体系,设计的都是大众货,不管中国还是世界,产业生态链要改变,整个系统都需要被改变。需要从消费者端高速的往上游,需要改变的东西太多了,生产的设备、生产的技术同时信息流,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消费者互联网的拥有者,京东之一,我真的从信息流这方面可以起到行业转型的助手和推手的作用,但是生态远远不够,需要政府的参与,也需要产业线的上游参与,包括生产机器、弹性制造,真的很难,我看到有些变化,比如有些药品可以根据每个病人不同的DNA做定制化药品,这是非常好的步骤,但是还没有大量采用。但是我相信,随着AI,随着大数据,随着云计算,随着产业各个领域的专家与行业的人进来,我相信在这个部分会在我的有生之年能看到我们是定制化的药大量使用,定制化的产品能以一个不但是我,而是我的助理,我的团队刚刚加入的新的大学生,他们的财力都能支付的时候,我觉得产业信息化融合才是行业的数字化,出现了在人历史上量到质变的变化。
最后我也希望京东云,作为京东集团秉承超级电商,超级云,超级云成就超级生态的理念,我们抱着对行业的敬畏之心,同时带着行业的经验,希望跟各位专家、各位伙伴、各位领导们一起能成为各位在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化,在实现新经济的征途中,成为你们最佳的合作伙伴。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总带来的精彩分享,让我们了解京东云丰富的生态圈,刘总提到定制化的药品,为我们描述非常美好的未来,接下来有请用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永军带来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的路径,有请。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孙永军
孙永军:尊敬的各位来宾,今天上午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各位来宾分享一下我们用友在医疗行业,我们的观点,包括我们在在医疗行业深耕了十年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在信息化,对整个医改过程当中发挥的作用,借今天上午的机会,和大家有一个简单的沟通。关于用友是做什么的,我想在座大部分人还是有所了解的,今年10月28号,整个在奥体中心举办了用友的15000人的成立30周年的庆典,用友是一家专注于做企业与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的软件公司,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各行各业发展过程中,医疗这个行业是我们在十年前开始进行投入,也正好是伴随着整个中国的医改,开始起步的同时期的过程。
那么,中国医改在起步的时候,一直到2015年,六七年整个过程当中,中国财政投入大概是花费了5.6万亿,这么多的钱,拿到医改过程中,但是从国民整体体验来说,没有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取得实际的成效,像药是不是变得便宜了,看病是不是更容易了,包括很多很多其他耳熟能详的在整个医疗当中,看病难、看病贵这样的问题没有实实在在的得到解决。某种意义上说,医改在以前的很多年当中,可以说没有取得实际的效果。那么在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工作会议中正式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的思想指导之下,在医改后续的大政方针政策制定中,也就对于供给侧改革,需求侧到供给侧改革,引用大的指导方针,新一轮医改过程当中所做的所有的政策、方式方法以及后续采用落地实践的行动,都是基于供给侧改革大的理念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今天想跟大家简单分享在这样的大的背景下,我们来看一下。从整个中国医疗卫生健康大的领域里,从需求侧来看,目前存在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三点,首先第一点最典型的需求特征是现在中国人民的人群的疾病谱,已经从很多年前的传染病为主,发展到现在慢性病为主,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人面临的老龄化、环境的污染、工作的压力大、竞争节奏快,各种各样的特定的环境,使我们现在心血管病、精神导致的心灵疾病,还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病,富贵病、高血压等等。这种转变要求开始对整个人民在医疗卫生领域里,对享受更全面的,不仅仅是以看病为主,从疾病的预防到问诊到治疗到康复到保健,要求衔接完整的医疗卫生健康的需求。
第二个特征是各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对整个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的差异化的要求,也提出了不同的诉求。新农合体制下广大的农村,还有城乡接合部,对低收入阶层还是在基层的卫生医疗保健需求方面,还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那么相反,在一些稍微发达的二线、一线甚至更大的城市当中,更高的收入阶层中,他们提出了差异化的需求,比如高端体检。两个不同的特征需求之下,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把差异化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能分层满足,满足这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靠公立医院体制,由公立医院满足基层的医疗卫生健康的保障需求,包括学科的引领,科研项目的研讨,而对于这样差异化的更高的个性化的医疗卫生需求,主要是需要靠民营医院,社会资本办医院满足这样差异化的需求。从医改整个大的医疗行业准入的规则的不健全,还有其他制度的不完备,这个层面上也出现了明显的在需求端的不能满足。
第三个层面就是经济状况,对于整个医疗费用持续的增长不能得到有效的支撑,随着中国整个宏观的经济,包括医疗费用在连续的高增长,所以导致很多区域除了个别区域可以满足医疗费用,大部分的医保现在处于入不敷出的地步。那么在需求侧主要就是这样三个主要的特征,我们把它对应到供给侧来看,也出现这样的三个特征,第一个是供给总量严重不足,供给总量除了我们所说的医生资源,还包括护士、保健师、药剂师等等所有跟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相关的资源。同时中高级职称的优质的医疗资源更加少,整体比例就在10%左右。
第三类整个医学的学科的教育体系,设计相对的不合理性,出现了这样一种嫌贫爱富、厚此薄彼。儿科、产科,这样的学科的医生非常非常紧缺,因为收入不高,工作压力又大。这样就出现了整个供给总量出现了严重的不足。第二个就是整个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的结构,在城乡,在高端和低端,在同一个区域的不同的区域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典型就是重上轻下,重城轻乡,重大轻小等等现象导致了医疗资源的严重的失衡。
同时在我们国家很多年倡导的中西医结合,中西医要平衡,其实我们国家在很多年以前,在农村,很多的城乡存在赤脚医生,江湖郎中,这其实是利用中医的基本的医疗手段来满足广大的农村,不发达地区的基本的医疗的服务需求,可是从现在整个中医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说称之为中华民族瑰宝的中医,在实际国家政策扶持,还有在实际的医疗资源的提供上,其实存在着严重的跟西医之间的不平衡。
第三个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个主要是根据我们在这么多年整个在医疗的收费的模式,包括运行机制的导向有关。某种意义上说,特别是公立医院以保障民生,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为主体,可是从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以盈利为主,实际上的导向还是这样的,所以出现了很多医院,靠着药品,耗材,通过差价非常高,赚取高额利润,还有通过昂贵的检查费用获得高额的利润,相反对于医生最应该做的,用最低的整本,最优的治疗效率为人民提供最可靠的医疗的问诊和治疗的服务,一百块钱可以看的病,非要开一千块钱的药,住三天可以治好的病,非让你治一个月,这就造成医疗资源严重浪费。虽然医疗服务质量上有所提高,但是导致医疗资源严重浪费。所以供需两侧之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矛盾,我们从供给侧改革理念下指导新一轮医改的深化,第一个就是补短板,增加医疗供给总量,补齐医疗卫生中心的核心的人才,同时对于医疗服务的能力,中医药服务医药质量,医养结合等等进行快速补齐。第二调结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上下不合理的问题。第三个降成本,通过公立医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于收费的价格体系,对成本的管控,对企业运营效率的管控,来降低成本的作用。
那么这个是我们在2009年在新医改当中提出的四梁八柱,这个可以看一下,在医改进行到中期阶段的时候,其中我们看四梁,医疗服务体系主要就是指各种各样的医院,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包括村卫生所,还有各种各样的区域服务中心,甚至包括各种各样的连锁的门诊,主要看病。第二个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包括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中心,妇幼保健等等这样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第三个医疗保障体系,就是通常所知的医保,整个医保,我们现在国家在医保体系上主要有三大类型,第一个公费医疗,第二个城乡职工的商业的医疗保险,第三个跟农村相关的,叫新农合。第四个叫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药品在医改当中对于这个加大力度非常大,对药品供给体系,现在医院存在以药养医,不是靠医疗的水平,不是靠自己医疗的质量来获得收入,而主要靠药品,靠高昂的耗材,靠着这个去获得收入的弊端。
所以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上也做了彻彻底底的改革,进行药品零加成,实行两票制,把七层压缩到两层,各种各样的手段。所以四个梁,是我们指导医改核心四个大的体系制度。下面就是八柱,除了前面所看到的各种各样跟体制、机制软性相关的,其中有一个核心的柱子叫信息系统,就是通过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像刚才京东的同事所讲到的,云大物移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在医疗信息化整个改革过程当中,来发挥核心的作用,通过这个来实现医改想达到的新的目标。同时2009年—2015年,在医改推行过程中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成效,2016年在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当中,重新把整个医改大的方向目标措施又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变成了共享共建全民健康,变成了五个梁,六个柱,不管怎么变,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柱子还是建设信息服务体系,信息化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和重要引擎。
而在整个用信息化来指导卫生健康大的发展的体系框架当中,主要就是存在于从供给侧角度来看,就是三大块,第一个服务补短板,讲到在2018年到2020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进行智慧医院的建设,跟现在讲到的智慧城市、智慧工厂相似的,叫智慧医院,围绕电子病例为核心,主要是对来提升整个医院的内部的诊疗服务的水平。第二个叫服务调结构,这个层面上,国务院也出了一个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南,强调互联网跟医疗行业进行结合,主要提供惠民便民的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医疗,前面叫智慧医院,这个叫智慧医疗,从治疗看病本身,上面讲从医院的建设体系。
第二个要促成现代国家所讲的对医疗,特别是对看病不方便,对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这样一些核心的问题,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组合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个降成本,国家也出了一个文,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把整个在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在这么多年在国家的计划经济指导下所采用的比较落后的管理方式,完全用企业化市场化竞争方式,用现代企业所积累起来的企业高校运转的模式,去医院进行彻底的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医院的管理效果、运行效率,从而达到在管理上降低成本核心的目的。
那么这三个层面上都需要信息化的技术来进行有力的支撑,这个是我们讲到的第一个,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大纲要,我摘了考核指标,其中考核指标对于智慧医院的定义有很多很多指标,我摘了其中几个跟信息化相关非常密切的,第一个信息技术预约的情况,现在在医院看病的时候,要给你这个医院定级评级考核,院长考核分数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现在的医院来看病的病人,通过手机的APP,通过微信,推动网站,还有其他的移动端的入口,来进行提前预约看病的病人的比例占到多高,有这样的打分项,同时有几个移动端入口,都会对你的分值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后面讲到现在去很多医院都可以看到进到这个医院以后,可以在大厅里看到很多自助设备,很多年前看病和现在看病,除了可以提前预约号,去了可以直接把号拿出来看病,在医院自助机上,可以不用到科室里,可以直接扫二维码打印出来。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就医就诊的体验,同时提高医疗的效率,这些都是作为医院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建设智慧医院核心的信息化的手段。
第二个叫互联网+医疗健康,这个核心讲到了一共有十个服务的升级,里面提到了30项便民举措,基本上全部都根据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有关系,随便举几个例子,第一个就医诊疗更省心,讲到智慧医院,前面我讲到还没有进医院开始就可以在家里通过手机约好号,约好医生,去了医院后续相对比较顺。第二个互联网医院,京东云平台讲到的医疗健康的服务,这里面在某种意义上,往后延伸也可以在互联网医院这个层面上去做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医院的生态,医院的平台,通过云的平台搭建,就跟淘宝、京东、天猫是相似的,只不过一家一家的医院,一个一个具有多点执业的医师、医生开的门店,所有患者病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去选择自己想选择的医院,选择的医生,互联网医院。
还有刚才讲预约诊疗服务,优化智能化系统等等。第二个远程医疗,也是通过信息化,互联网的技术来实现的非常非常重要的模式,我们国家要解决刚才讲到的城乡,还有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均衡的核心问题,我们在这个层面上提出了非常核心的政策叫分级诊疗,同时在组织形态上,成立了一种模式叫医联体,这是两个核心的目标和组织的模式,主要就是要把这些核心的大三甲医院优质的医生的资源,优质的大型设备的资源共享,现在存在核心问题,很多病人、患者不管大病小病,一个简单的感冒都要去协和、北京医院,大的医院去看。其实很多时候你在门口小诊所,门口的社区医院,门口的社区区域卫生中心,完全就可以解决这些常见病,小病等等这样一些问题。
所以说分级诊疗要建的核心的目标就叫基层首诊,包括农村城乡接合部,小城市四线三线城市,包括社区居民,第一次问诊尽量在周围医院,双向转诊,如果这个病在基层医院看不了,可以顺利的通过渠道在二甲、三甲医院看。急性病,治完需要康复,可以顺利转到社区的中心等等进行后续的康复。刚才讲到了在这种模式之下,医联体通过互联网技术,就是可以把在某一个大三甲医院的设备、医生,各种各样的有利的医疗条件,就可以共享给下面的二、三级医院,甚至更基层的医院,由他们通过互联网技术,医生远程问诊,你可以登录到影像中心来拍片做心电图,做各种各样的检测等等来完成医疗优质资源的共享,并且可以把基本的病分流到基层医院看,使真正需要大三甲、优质的医生的病人得到服务。
第三个降成本,也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达到这样的目的,这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列的宏观的图,看到这张图,如果对企业的信息化,对企业的管理比较熟悉的同仁,这跟企业的管理的运营体制非常非常相似。医院和企业和学校和行政事业单位最大的不一样,它本身是类企业管理,同时又是行政事业编,同时又具备很多很多类似于教育、科研等等其他的功能,所以它本身是产学研一体化的特殊的组织,又要承担看病的职能,我们叫生产,病人就是客户,通过药品耗材就是生产资料,完成生产加工的过程。同时又是学校,要负责对很多后备医生、护士、医师资源培养培训,很多大医院都有自己的医学院,有自己的高校医学部,同时还是一个科研机构,要承担对很多几百个专项的医学学科的攻坚,科研项目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肿瘤,对于心血管,对于非常难的专项,要进行科研,所以产学研形成了特殊的组织形式。
那么在它整个管理模式当中,一个要把企业管理的高效的一体化紧密配合的模式要发挥到最佳,同时把科研管理更加有效的科研管理模式,同时又把教育教学相关的模式,把三个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后面就是我们讲到的整个信息化构建后台的人财物,企业管理的管他的人,管他的财,管他的物。在中间阶层叫后台的产学研,主要就是医疗质量、人才的培养教育、科研攻关项目的管理,这些是后台的管理。在前台,除了惠民服务,我所知道的在医院里核心的业务系统,这个领域有专业的词汇,从进医院到挂号,到医生那个地方给你看病,给你开药,你去抓药,你的病可能要住院,开一个住院单,在住院中给你提供的各种各样服务,这些提供医院前期的业务系统,同时包括检查系统,我要检查拍个片,这些构成前端业务系统,这两个是跟医院本身的内部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相关的两个信息化主体。
同时,医疗这个行业跟其他的企业不太一样,必须要受国家的严格的监管,所以所有的病人、患者看病用药诊疗的数据,包括医院内部人财物产生的管理数据和运营数据,包括效力数据,都要共享给相关的国家的监管部门,包括卫健委、医保局、中医药管理局,甚至还有财政部,或者相关的部门。这样就构成了整个从医院的业务系统到医院的管理系统,到整个政府的监管系统,构成整体的信息化的完成体系。
最后我们简单总结一下,刚才讲到在供给侧改革大的背景思想的指导下,那么在整个医院,在整个卫生健康领域里面的信息化的核心的路径,就是这三块。第一个中间的院内降成本,叫HRP领域,用友在这个领域做了十年,做的最强的,同时把自己做了30年企业信息化的经验,结合医院和行政事业管理的特点,融合出来HRP,医院的资源管理的系统,主要就是人财物等等管理。第二个在院内以电子病例为核心的,院内系统的整个智慧医院的信息化的建设,用友在这个方面也有九年的成果。最后一个是现在所有的在医疗行业里面,想去做投入,想做尝试的信息化服务公司,我相信京东在这方面也有投入,都在往第三个方面去靠近,通过互联网的新一代技术来进行整个医院这个产业的构建,医院与医院之间的互联互通,我在这个医院的检查结果到另外一个医院可以用,我这个医院的医生还有这个医院的设备可以在另外一个医院共享。同时分级诊疗各种各样的应用,互联网医院的建立,远程医疗的建立等等,这就是在现代这个时代在整个医疗信息化领域重点投入的一个方向。
我想关于整个在医疗的信息化领域里,用友在这方面也是有十年多经验的积累,同时跟友商在一起探讨,我们相信在这轮的医改过程当中,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同时在供给侧改革大的指导思想背景下,这一轮的医改应该是在这么多年以来,存在着各种各样在医疗方面,不管是医疗,在医药,在医保,各个方面应该会得到实质性的解决,这个时间应该不会很长,我想在座的各位都可以拭目以待。谢谢各位。
主持人:感谢孙总就医疗信息化行业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分享,不仅在医疗,信息化将为更多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下面让我们有请恒泰实达首席产品官江峰为我们带来智能大数据在电力、交通等行业的应用,有请。
恒泰实达首席产品官 江峰
江峰:大家好,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朋友,很高兴今天上午能有这么一个机会能跟大家探讨信息推动升级,智能催生变革的话题,这个话题是想讨论一下趋势,我的理解是这样,讨论信息化当今的趋势,我想其实有一些共识,还是可以达成的,这个话题虽然大,我想有两点,一是现代信息化里面数据的重要性,有数据、有智能化这两个特征,在座各位如果从事信息化工作,会有一些比较深刻的体会,要想说清楚大的话题很难的,我也没有能力从宏观上讲的很全,在具体的微观上又讲的很细,我觉得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从实力化的东西来看,在信息化工作里面,带来什么变化,由于这些变化的特征为最终管理工作、业务工作带来什么变化,我想通过两个例子来表达整个话题、整个趋势里面产生的变化,我今天讲的是我们公司在这个大潮中,自己体会自己的视角。
我在这之前,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们公司是智能大数据的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公司成立于2000年,到现在为止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从2000年有很多感慨,2000年到现在,我想举两个例子,第一个2000年,那会儿是互联网快要出现泡沫的阶段,当时有一家公司非常非常出名,现在也依然出名,但是经过一个轮回,这个公司叫亚马逊,亚马逊发明了一种销售模式,是网上售出的销售模式。全世界都在讨论,中间就沉沦下去了,因为尝试网上售卖书之外的产品,有新的业务新生代的起来,慢慢的就没那么火,中间有一段时间还遇到危机。如今又重新非常火了,尤其在IT技术领域的亚马逊云,经过这个轮回已经很说明趋势了,我会用案例和技术的结合,看看能不能把趋势的变化找出来。
我们公司发展到现在,最早为电力做信息化服务的供应商,发展到现在,我们业务已经展开到各个领域,银行、政法、石油石化、交通,今天我带来的案例是交通和电力的两个案例。智能大数据我是想讲恒泰公司看到的智能大数据的视角所看到的东西,我们的理解是什么样,首先都在讲大数据,什么是大数据,其实没有准确的界定,为什么?因为大,本身不是一个有明确界限的东西,这间会议室大不大,比起每位桌子椅子它大,和北京市比起来它大不大,它小的不能再小。所以什么叫大数据,没有严格的定义,但是我们依然要试图做一些定义,我取了一个从EMC出来的技术大牛,出来创业,写过一些论文,在看他的论文里面,我看到这个定义不错,英文我放在上面,中文是我自己翻的,很绕口,但是不管定义什么样,有四个特征我觉得做的特别好。
第一是数据体量增加,数据体量增加,自己感受到以前家里面几百兆硬盘,几个G硬盘够用了,现在如果玩相机的,爱看电影的,一买都得上T,数据体量增加是其中一个,第二个数据可用性增加,专业IT人员一定会对这个有深刻的感受,当初设计一个系统,拿银行举例,我们想查五年前我的某笔交易,现在银行不提供了,网上银行没有。为什么?因为是传统的系统,传统系统数据由于那会儿的技术解决不了实时访问,快速的调寻数据的需求。现今有很多技术,提高了数据的实施性和可能性,这是大数据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是数据格子增加了,以前最好把数据抽象化提取出来,各种填表,为了把数据抽象出来,把有用的按照一定各式列下来,那叫结构化数据。实际上到了现在,再搞信息化不这样,京东的同仁不那么关心,也会有结构化数据,他们要处理更多非结构化数据也很多,在互联网上爬虫上来,想要人名地址,但是先要处理前面的报文,大量文章等非结构化数据。还有照片、视频,如果科大讯飞结构化一个音频过来,时间长短不一样。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家容易忽略的,其实数据多了,即使有用的数据多了,对你而言依然可能会造成噪声。
这四个特点是可以定义,如果具备这四个特点,就是大数据领域的东西。刚才定义了大数据,我们看一下信息化有什么变化,今天的话题就是讲趋势,讲变化,趋势和变化,我试图总结一下传统信息化的概念,它今天有什么变化,传统信息化对社会的最大的贡献,可以抽象出来,用一个小例子抽象出来,平时不一定注意到这个细节,那么小例子比如有十个人小公司,我们开始要做报销,我们如果没有信息化手段,假如用excel,问题来了,十个人里有计算机好的,有计算机不好的,有的人学的快,有的学的不快,可能需要反复的培训,要等不快的一个礼拜以后才能学会,大家用熟了,就好了,等一个礼拜反复跟他多次沟通,反复教,大家都用上了,以后很舒服了,每次给我发一个邮件过来就是excel表就好了。
但是想象一下,如果是一个几万人的大公司,甚至大体量的中石化、中石油百万级的大公司,用这种方法行得通吗,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就天天反复沟通这里所有细节,你在公司就管理不下去了。信息化是说把公司管理中生产过程中所有的流程,标准化下来,固定下来,任何人没有这个技能根本做不下去,极大的增加了公司的管理效率,这是信息化对社会的最大的作用。走到今天,传统的公司管理,生产流程,其实咱们搞信息化工作的都知道,再做业务系统,其实以前已经很健全了,要找到真的新的需求给传统,传统跑的流程早已经信息化完成了,那今天会发生什么变化?变化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会出现智能化,数据化的趋势,为什么?因为传统的信息化的各种线索在源源不断的产生数据,这些数据本身有商业价值,有管理价值,有各种价值的,怎么样把这些数据用好,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新挑战。
如果讲这个里面细的,从我们自己感受来说,因为这个事情起步了一段时间,还在发展中,那我们看到什么,我觉得看到如果数据和智能化合在一块,我们会有一根粗线条,有一部分的技术发展,工作发展,它是侧重于怎么样把大体量的数据管好,让大家随时可用的技术,这部分的技术已经火的不得了,已经诞生了无数的公司,有无数的人在上面努力探讨,它解决的是说如何把原来管不了的数据管好,以至于想用它的人随时可用,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数据管好了,如何用,我觉得这个刚刚兴起,面临极大的短缺,无论是人,无论是管理者的思维,因为咱们国家的管理者思维通过数据管理思维还是不够的。
这是我们自己的体会,我带来两个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在这两个方向上有一点点侧重。第一个案例是叫电力的两率一损,分别是什么,两率叫采集成功率和费控成功率,一损就是线损,采集成功率很好解释,现在都用智能电表,你们家的电表,电力公司会去采用电信息,那费控成功率什么意思?现在智能电表有开关,你交了费,电费还有,就给你继续供电,没有缴费欠费了就停了,有一个控制过程。一损就是电网公司的命脉,什么意思,发电公司发了200万度,统计我管的这片,用了100万度,中间有一个损,这个损是天生的,因为电流流过传输网,配电网,就会有损耗。但是200万和100万的差对不对,还是200万和195万,电力公司的重中之重就是降低损耗,内网公司,现在厂网分开了。
我做的案例是怎么样用大数据的结构为两率一损提供服务,前面面临什么问题,前面面临的问题就是原来的传统系统支撑不了,全部一盘棋统一考虑,为什么?某一个省,一个典型省,一天去采一遍所有用户,2600万条记录,如果一天采一遍2600万,采三遍就是7000多万,如果这种数据累计下来一个月,你想查询某一天的,不把数据库设计好了,查询工作就做不了,就像每个人在网上银行查不了三年前的记录,或者五年前的记录,因为技术限制。我们在后面提供什么?我们提供了一个大数据的平台的方案,这个平台方案干了什么?不去细讲图表里太细的东西,一天做什么,一天要抽取清洗80G的数据,要计算2600万用户的用电,还要发30多万条配送指令,这是给大家基本概念。一个省电网公司一天有多少人申请电位合闸,或者有人欠费了要断电。我们通过大数据解决怎么样存好原来在各个系统里的数据,并且让用者实时访问的问题,当新的大数据平台技术做这个事情之后带来什么变化,第一,任何一个班组人员,我们叫5G穿透,省公司,省市县乡村,到了电力公司来说,就是从省公司领导到管理居民小区边上电压器的工作人员,随时随地在自己的设备上是看得到自己当天当周当月的数据,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第二个因为我们有了这个数据访问的便捷性,重新构建评价管理模式,评判一线人员工作效率,用新的算法给他们做综合评估。第三个把用电量数据加起来之后,一个大省到底哪用电,耗电量多少可以算的非常好,同时如果你想看任何一个细节,下面那张图的小表就是居民区边上电压器,系统的灵活性不但既能看到宏观综述,也能深入到具体细节,而且几乎实时的,不像原来交给专业人员算,第二天给你一个报表,现在根据需求不同,当时就出来了。带来什么实际的管理,技术上的变化带来什么,先说技术上,以往180分钟干的事,现在17分钟干完了,以前要到处问,现在不用了,自己拿一个ipad都能接收。
带来的经济上的好处,这是实实在在的。首先合规率上升18%,但是那个还只是管理考核,下面那个1.1个百分点,现损下降1.1个百分点意味着钱,因为电力传输上的无用损耗降低了,不是小钱,不是一个小目标,那是好几个小目标。第二个客户满意度,原来有人欠费了,没给他断电,他偷着乐,电力公司不高兴,有人欠费之后把费交上了,老不付,现在基本上不再用等待了,基本上当时,最多过一个小时就能给你解决。这些都是结结实实的从技术上的变革一直影响到每一个消费者的终端体验,通过传统的企业提供的服务。
第二个案例是讲一下地铁交通领域的地铁,这张技术图不细讲了,有一个大数据的架构,这张图地铁有不同,有更多的侧重分析,我们要干什么,干的是我们想先做客流预测,客流预测是对地铁的运营有很大好处的,避免公共事件的拥挤产生其他灾难性事件的发生,调度车,这些都是有很大好处的,我们要做客流预测。客流预测要怎么做?要基于用户行为来做,对用户画像,对地铁站也要做画像。我们做出来的客流的效果,实际上会根据你实时的进站出站客流,会预测半个小时的进出站客流。有了客流预测之后,第一好处就是当天行动计划更灵活,怎么做?我讲两点,首先要做客户画像,客户画像就是每天刷卡,刷卡的数据,一个大城市一天几百万次刷卡,上千万次刷卡很容易的,北京市进一次地铁,数据回到地铁数据中心。
通过刷卡的行为,我们要了解到哪些是上班族,哪些是游客,哪些是社会的危害,这个词用的有点不好。那还有我们要对地铁站点画像,这个站点是什么样的人在那进出,客流到底有多大。实际上这里就要用到大量的大数据的技术甚至分析技术,我想客户画像里两个好玩的东西。第一如果我们的数据里面找到了在一段时间内,有三五个人总是同一个站进,同一个站出代表什么现象,很多人直观想可能是家庭成员,但仔细想不是,为什么?你仔细想想你跟你爱人,你跟你孩子是不是每天都是同一段时间进,同一段时间出,有的是中间时间,有的是上班时间。这个找出来之后发现就一种人,就是我刚才说的社会危害,他们进地铁组团忽悠,干各种大家可能会烦的事。
要把这些数据找出来,其实是要把地铁两个月,1.7亿次刷卡记录拿来做快速的匹配,背后的技术我只讲现在的成果,就是我们需要算,如果要算一个上班族周一到周五A段进,B段出,B段进,A段出,我们叫ABBA,原来做不到,算不出来,现在大概60多秒钟,前两个月数据里这种人很容易统计出来。所以我想表达的又回到最早,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纯粹是可反馈性,可以更方便的分析数据,挖掘价值,提升自己的商业运作空间。最后我就想通过这个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首先大数据太热,如果在投资圈、融资圈沾的就是钱,但是企业信息化里不是,是需要你去挖掘出具体的需求才会产生价值,不去挖掘在那也是垃圾。第二对业务的理解远大于技术重要,技术再牛,不放到应用中去,不产生任何价值。第三无论是智能还是大数据,最终是要让领导者参与者看得见,看见结结实实的成果。所以我觉得虽然这么热的东西,其实没有必要为了大数据而讲大数据,还是静下心来在应用侧用大数据解决什么问题的尝试。最后一套普通的事务性流程标准化的,其实还不是太适合现在我们前面界定的大数据的方法。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江总带来精彩分享,信息技术的迭代使如今IT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及市场需求有无限的空间和价值,那么未来服务发展的趋势将是怎么样的,下面让我们有请伟仕佳杰集团副主席、中国区董事长周一兵为我们带来跨界融合IT+行业新生态的演讲,有请。
伟仕佳杰集团副主席、中国区董事长 周一兵
周一兵: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仁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来跟大家交流一下,或者分享一下一些自己的认知或者说对后面跨界融合,今天也是一个信息化融合的发展论坛,从中国的IT,从最高的中关村一条街走到今天,一步一步走过来,经历了好几个发展过程,从传统的IT,最早讲办公自动化,我1988年到中关村,从自动化,从中英文打字机开始着手,在做一些汉字系统、汉卡,五笔等等,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IT整个技术发展为企业办公自动化,为企业的管理做发展支撑,然后又利用了IT的技术,形成了企业内部的比如ERP、管理、财务,比如今天孙总这块,比如用友,都是我们利用IT的手段来进行企业管理的升级。
所以场景、生态是通过IT不断技术的引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两头结合起来在场景的升级和生态的升级。所以传统的走过来又走到了生产系统,1998年开始提出来信息高速公路,运营商去不断的有积分系统,用IT的手段,网络的手段,计算,应用,解决方案的手段来提升企业的生产系统。到后来互联网的产生,包括企业界的对接,平台的发展,云的出现,一系列的生态的演变,都是跟我们的需求,包括跟国外的眼界对接,不对照不知道跟谁比,对照了就觉得我们当时很多,我经历过很多企业、领导几乎年年都出国。其实考察还是很大一部分,更别说学习。
自己在发展过程当中也有不断的迭代,需求在迭代,比如税务的征管系统,征收和管理系统,基本上五到六年要迭代一次,所以一期、二期、三期,基本上是中间隔了五到六年。所以我想基本上IT整个生态的升级,基本上讲几个内容,把主要的东西跟大家分享一下。
随着IT生态的升级,走到目前为止,大家已经能大量的看到IT+行业的服务生态,纯粹的IT服务,IT+行业服务的生态已经是大量产生了,再进一步往下走就是跨界融合的生态,这三部分的内容。
IT生态整体的升级,我刚才大概讲了一下,基本上我们看到传统的IT支持办公、管理、ERP,支持到生产系统,BOSS,CTAIC等等,都跟日常机构或者企业的监管部门或者说企业的生态关联。比如说阿里或者京东,生态系统其实是大的京东云,这就是生产系统。所以实际上是IT在跟各个行业当中,在解决各个企业当中内部的交流,一直到企业对外部整个交流,或者说交易,或者说沟通,都会建立互联互通的过程。升级的原因,一个是需求,眼界跟改革开放眼界拓宽,以前中关村是谁要有国外的关系能进货进来,都能挣很大的钱,一台PC机,卖一台要几万块钱。我看到286单显的286刚刚出现的时候,驱动器单驱很大硬盘的时候,一台286机器,利润要达到10万人民币,就是在1988年、1989年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对外进来海关是一个门槛,我们也没有那么多海外的关系。没有太多的国外机构到中国来,所以门没有打开,只要能把货弄进来的,都是能挣大钱的,那时候还是卖方市场。
所以眼界的打开,我们知道了跟别人的差距,产生了我们要去进步,要去追上别人基本的需求,加上整个产业的环境,传统的新技术,内部的服务,实际上生态本身也在不断的升级,另外技术的影响,我们看到今天前面几位嘉宾谈了很多数据库的问题,云的问题,大数据,等等数据的处理。技术使得我们需求变成了可实现,使得场景有了可以升级的机会。所有场景的升级的堆积,使得对产业生态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个基本的产业升级的原动力,推动力。这是作用。
我们能看到基本上从传统的IT,要走向IT行业加上服务的生态,再加上往跨界融合的IT,产生更新的生态。我一步一步去讲。现在这个状态下大家能看到很多是IT加服务很多生态,这个还没有完完全全做到,今天有很多比如医疗,我们从2000年开始成立公司,在交通领域当中,刚才也谈到有很多利用解决方案,大数据怎么样去做。我们都是在用IT跟行业结合起来,为某一个行业当中去解决一些服务的关键的问题。我始终认为,大概在两到三年前,我认为目前整个生态往前发展,业内或者产业前两类人,第一类是说从传统的场景,利用技术,利用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包括推动制度或者说壁垒的变革,产生一个场景的升级。比如说马云说做阿里巴巴,做淘宝,然后从淘宝做天猫,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是用一个新的IT的互联网的平台去替代了传统原来大面积得那么多的零售业,这个利用的手段还是IT的手段。但是,在这里面变革很多生产关系的东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同时的结合升级,使得我们的成本,使得我们的交易,使得我们在这方面的需求被进一步拉动,都变成了新的场景的升级。
那我们再来看,比如说像马化腾的微信,我们也能看到传统的电话、座机,后来有了手机,有了手机以后又开始有了及时沟通的短信,有了飞信,后来有了微信,一步一步的升级也很清楚,容易、简单、不要钱,现在到国外打电话,都不用了,用微信直接语音通话就行了,无线网情况下可以直接视频。原来还要通过长途电话等等都不存在了,所以你的技术跟你的需求,让你在模式的生态升级,场景升级滋生生态的升级,还有很多例子,2B在今后五年之内,中国应该会出现类似于像现在的BAT的公司。不管阿里也好,腾讯也好,包括互联网的巨头们,都在往2B里进行快速布局,快速发展,因为原来2C领域当中,基本上第一轮的发展达到一个顶了。第二轮还要利用云和大数据,尤其大数据要做精准的东西。从粗犷式的变成精准化,变成更加有效,这往往是第二步发展特征,这块还有很大的关键点,原来第一轮走过来,这个时点上更大问题在于生态关系的问题,需要做新的变革支撑,来进行第二轮的发展。我们现在第一轮发展走到今天为止,很多东西都开始触碰到生产关系的问题,比如滴滴,滴滴跟原有出租车的问题,行业壁垒的问题,比如支付的问题,跟银行监管问题,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在新的法律法规,新的规则的情况下,重新去刷新以后,才能有一个新的生态的稳定下来。
中国现在有一亿家供应商,基本有八千万家企业,这八千万家企业,都需要有很多服务,比如在座很多企业都离不开财务和税,现在每一个企业当中是对我在整个环境下,我得到的财务和税务的服务满不满意,专业化程度,国家税收法制了不了解,营改增做调整,所得税做调整,扶持民营企业,国家说要减税,不断动态的做调整。这个调整过程当中,我们由于企业在这方面专业能力的不够,必须要依赖于在对这方面比较强的专业人员,对新的税法吃得透的,对财税比较了解的专业人员给我们进行服务。
所以IT如果跟财税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国的对2B领域当中的财税服务平台,一些大的关键的线上线下能结合的服务平台,一定是趋势。这两年下来有很多比如说做税务咨询,中国税协下面目前有5500家税务事务所,两年做一次认证,5500家税务事务所就是给企业做财税服务的。现在做哪些,基本上做的都是大企业,一大批中小企业还没有得到这个服务的支持。所以在这里面有很大的服务空间,那么我们也能看到,IT已经在我们整个供应链当中结合起来,有很大的服务空间,我叫一份外卖,知道多长时间能送过来,都是可视化的,走到哪了,外卖的人,供应链上跟IT结合起来,能够实时动态的知道这个信息,物流给你送到哪了,等等。仓储当中,现在能看到很多全国性的能知道几家大的物流公司,原来做送的,还有专门做仓的物流公司,自己也做,也租给别的物流公司。
全国仓储的管理,大仓、中仓、小仓周转快的和基本保量的,包括全国分布也利用大数据,利用IT进行合理化仓储整个有效性提升利用,降低仓储的成本。这也是我们能看到跟IT跟仓储供应链之间的服务。刚才孙总谈到跟医疗,不用谈了。IT和银行金融服务的,前一轮大家能看到很多线上的小贷,包括P2P,但是这些东西不一定全是有问题的,只是有很多公司走在了长期往下走,对2B领域当中,没有一个2B的企业,一定要在银行开户,一定要跟银行发生交易。所以对银行的贷款的问题,理财的问题,周转的问题等等,支付和清算的问题,无不需要IT和企业当中来进行更好的对接。所以企业对金融的服务,我们现在看到我有一个原来的同事,现在专门在做利用税务的数据,来进一步去细分,中小企业到底该不该给他贷款,利用税务的数据,对这个企业进行征信进一步细化的分析,然后拿到这样一个模型以后,算出来以后给到银行,银行根据这个计算的结果或者整个征信的结果,现在能贷款了,一定的额度,一定的金额下可以贷款了。通过税务的大数据,跨界到金融领域当中,跟企业能有更好的对接的服务。
我们也能看到中小银行,IT当中能看到原来一个银行做一个核心系统,现在基本上能看到很多已经有两到三家大的,上一个平台,一个SaaS服务,银行直接对接到SaaS平台上,直接对接,最快两个月就可以了。原来这个核心系统基本上八个月,半年到八个月至少建成。所以利用SaaS中小银行,尤其是最近新批的民营银行,不是国有的,很多都是直接用SaaS获得服务。这样的平台上还能得到在这个平台上帮他们开发金融产品,小银行没有太多能力,自己去设计开发金融产品,当然还有一些企业都需要法律,每一项大家能看到,一个IT跟一个行业当中结合起来,都能在我们国家这个行业和生态当中,都能有自己很大的发展的空间,或者说能有一个很大的去在原有的场景下,来去升级的空间。这是举不胜举,你有一百万企业客户,如果一家能够有一万块钱,跟你发生服务的费用,你就有一百亿的收入,你不要说有八千万家。我们国家企业足够多,盘子足够大,所以在这里面要形成这类服务,多了去了,还有工商,去年前年碰到工商,我们做商标,申请的时间会比较长,原来利用IT的手段结合,没有结合的很好,没有跑起来,这也是很大的空间,有的时候需要一年多才能申请下来一个商标,通过这样的IT跟行业的结合,两三个月,三四个月就能得到很好的服务,效率会大大提高。
这就是我说IT加行业的服务生态,使得我们传统的所谓的IT服务变向IT+行业的服务,完全展开了,只不过还没有完全出来,但是这里是充满了机会。伟仕佳杰合作伙伴大概有四万五千家,我们原来跟他只是一个产品方面的合作,后面也在技术、在金融,有小贷公司,也在金融服务,也在供应链等等各方面,你有一个企业级的服务,包括后面法务,我们的法律比较健全,我们也可以输出这方面的能力,为下游端合作企业,小的企业,或者没有正规的途径去认识,就在这个平台上做部署。包括解决方案,包括咨询,包括托管,有很多内容可以做。
包括现在看到有些东西不是小公司能做到的,比如大数据、平台怎么做,自己有没有研发能力,有没有研发的资本等等,但是确确实实现在是可以靠这样的生态,靠云的方式大家去共享这些能力和资源,只要做好就行了。
跨界融合IT+行业的新生态,比较好理解,理想当中后面我们能看到我刚才讲的内容,最后一定会变成你的底层,你是大数据的平台,对企业的整个服务,会放在这上面一块一块的模块当中,有保险的服务,有医疗的服务,可能有工商的服务,有金融的服务,有法律的服务,有财税的服务。但是可能都是对2B的,或者2B里面对C的,可以延展下去。如果把这些行业利用这样的数据积累,各行各业数据积累下来,利用数据的分析的能力,包括数据库的设计能力,使得我们对有用数据的整合、分析、建模变成很方便,我认为技术后面都不是问题。那么刚才讲构建每一块新的业务的人,场景升级的人,我说现在是很了不起的,但是能够在场景之上去构建新的生态的人更了不起。
所以我认为跨界整合、产业整合,尤其在2B领域当中,一定在今后五年当中,谁在这个领域当中占有一席之地,你一定是一个在2B领域当中,行业云或者行业互联网当中非常了不起的企业,而且一定可能说以后我们今天看到阿里巴巴,我们看到马云,我们看到腾讯,也许我们今天在座的有哪些企业当中在这里面占一席之地,下一个五年当中,你就可能在这样的现在宣传阿里巴巴,现在这么瞩目的位置上,就会有你的名字或者你企业的名字,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周总带来的精彩演讲,相信大家对IT+行业的跨界服务生态有了更多的期待。下面有请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战略市场与生态中心总经理曹晓兵为我们带来题为智能科技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演讲,有请。
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战略市场与生态中心总经理 曹晓兵
曹晓兵:非常荣幸参加这个活动,我特别认同周总的看法,任何技术、IT一定要跟行业、场景结合,跟应用相结合,落地被消费者、被用户能体验到才有价值,这也是我一直认为的观点。我今天分享的主题也是其中一个场景,可能是多个场景,或者是行业,就是智慧城市。我们公司最早做信息技术服务,过去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服务不断的改良改进,我们也发现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说实话我们在2007年,11年前,那时候没有智慧城市概念的时候,我们在相关领域做了一些尝试、试错,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一些教训。今天做一些分享。
我们知道美国有位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致辞中讲到影响21世纪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走向的有两件大事,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另外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那么我们也看到了美国高科技从最早的互联网到现在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等等等,美国当然在整个国际上走到领先或者引领的地位,也带来了今天全球的所谓的数字化的浪潮。那么中国的城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什么中国要推行城镇化,过去讲工业化,包括服务化的时候更多想创造更多的供给,生产了大量的设备、物资,随着这些年不断的发展,我们会发现过去通过把供给作为看重的角度,发生很大变化,新的词汇叫产能过剩,为什么要推行“一带一路”,一方面把更多过剩的产能向外输出,另外一方面为了推动国际化路线。但是最最重要的是如何拉动内需。
我们城镇化,其实就是提升全民消费水平,全民生活水平,状态更多就业,创造更多消费,这就是拉动内需。我们智慧城市恰恰就是美国高科技与中国城镇化的良好的结合体,就产生所谓的智慧城市。现在讲智慧城市,我们有几个理念叫兴业、善政、惠民,更多通过信息化技术为产业带来更好的发展,尤其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另外善政方面让政府办事效率更高,现在有句话叫数据多跑腿,百姓少跑腿。我从国庆节到现在已经飞了将近20个城市,我到很多城市会看到很多城市地方政府在大力的推进信息化、数据化和数字化进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还有就是惠民,老百姓在家里可以办很多很多事情,我们也在做这件事情,现在在很多社区放着一些所谓的前端,一体机,百姓在家里通过刷脸,通过识别身份证可以办理过去需要去办事大厅排队办的证照证明所有手续在社区就可以办理了。这是让数据多跑腿,百姓少跑腿的意义所在。我们知道中国在跟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进行贸易战,尤其最近热炒中美贸易战,会发现在很多方面我们还有不足的地方,尤其高端的制造方面我们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回过头来看我们有很多方面值得骄傲的地方,包括今天上午几位嘉宾分享,包括京东云的刘总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这方面我们在全球还是可圈可点的。
拿几个数字来看,整个人工智能在全球的2017年发表的论文和被索引论文全球大概有12万,中国将近了4万,接近1/3由中国贡献的,另外整个在人工智能的人才储备,企业方面我们仅次于美国,另外在人工智能的投融资方面,我们是全球第一,我们吸引了全球将近60%的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是全球第一。所以我们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尤其互联网应用方面,我们在全球也是非常领先的位置。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我去过很多地方包括国外的国家,我们互联网应用并没有中国这么普及,我们深有体会,一部手机可以走天下,移动互联网,我们通过手机可以做支付,可以做各种各样的生活缴费,充值,包括很多消费,包括社交,带来非常非常大的变化,这都是互联网带来生活、文化、交流的改变。
另外值得骄傲的地方,现在拿智慧城市领域来说全球智慧城市大概一千余个,中国占了500个,占了全球的50%,单纯从数量来说也是全球第一。而且中国政府还在大力推动所谓智慧城市的建设,目前为止全国几乎所有百分之百省会以上城市都是智慧城市,89%地级城市将把智慧城市作为重要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将近50%的区县也把智慧城市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而且“十三五”期间,以每年将近30%的增长率在不断增长,2017年智慧城市投资额突破了6万亿,“十三五”末,2021年整个智慧城市的投资额将近20万亿,这是非常大的市场蓝海。所以现在很多企业,不光IT企业,信息技术企业,通信企业,甚至很多传统企业,包括制造企业,甚至房地产开发商,都在介入智慧城市这个领域里面来。
说到智慧城市很重要的是如何把技术与智慧城市的需求、痛点或者刚需相结合,我们在说创新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了大物移云知,这些技术如何与城市的场景相结合,去满足城市的刚需和需求,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这是重点要做的。今天分享一下大数据如何和产业相结合,物联网如何与城市的管理和城市治理相结合。视频监控技术如何与城市公路安全相结合,大数据如何与城市的服务,政务服务相结合,在此跟大家做一些简短的分享。
首先如果回到一个城市来说,尤其智慧城市来说,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是城市的最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说北京天天会面临北京的大量拥堵,现在我搬到附近,我今天早上步行过来,以前我住在亦庄,上班在中关村软件园,每天来回一百公里,我在路上要花四个半到五个小时的时间,为什么?我每天都会在五环路上走这么长时间,就是因为交通拥堵导致的,有人说因为车太多,密度太大,我看过一个数字,拿美国来说,美国整个全国的人均拥有的车辆,人均大概是0.8辆,人手一部车在美国,全国的平均数。我拿北京来说,大概看了一个数字,拿北京首都城市,我们大概有5个人有一辆私家车,这个比例来看,难道比纽约的车多吗,难道比东京的车流量大吗?未必,因为什么造成的?我个人认为应该是规划不合理造成的,我们说北京的规划是叫钟摆式的规划设计,像我一样,我下班之后,我要从公司开车回到东边去休息,早晨开车走50公里到西边上班,我们大部分的IT企业,高科技企业都集中在中关村一带,导致大量人口人流尤其是科技人员、技术人员都要到那里去。导致不断的人流不断的变化,不断移动过程中,这是导致交通拥堵根本原因。
为什么很多西方国家尤其发达西方国家没有拥堵的现象,因为有很多设计方法,主城区周边有很多卫星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既可以工作,又可以生活,又可以消费,又可以娱乐,方方面面都包含了,我们不是,尤其中关村软件园,我在那个地方深有体会。有一个笑话,因为很多互联网公司,BAT包括新浪都在那边,我们说那边人口大量聚集,我们公司有四万多人,在那边大量人员聚集,基本上没有太多配套,全是写字楼,搬到新的园区之后,我们公司为此专门安排了班车,拉着我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吃饭。所以看似单位GDP全球可能是第一,每平方公里创造的GDP是最高的,我们也看到在那特别不便利,交通特别不方便,影响中国整个互联网发展的不是政治,不是经济,不是文化,是后厂村路。大家必须晚上离开那里,因为那里没有生活配套设施。
这就是所谓的城市规划不合理导致的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就回到今天的话题,城市的规划一定要科学合理,国家现在在讲新型城市,过去讲智慧城市,现在讲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这些方面大家更要强调城市平衡发展,百姓生活更加便利,出行更加方便,产业发展更加均衡,这才是重要的。所以提出科学规划,国际组织包括发改委、工信部推出所谓的科学智慧城市评价体系。我们也参照了国际标准还有国内标准,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开发了这套城市仿制平台,通过3D,无人机的拍摄,包括再建模技术,实现线上数字城市,现在都在讲数字孪生,很多国家尤其新加坡以智慧国为推进的国家,把整个新加坡完全印上线上的空间,大家在网上可以搜到,新加坡线下所有城市活动都可以体现在线上,是虚拟数字的城市。我们也在这样尝试,我们把整个城市映射到线上,这个过程中不断对线上数据、规划进行调整的同时,会体现到线下,线下任何变化,也会体现到线上,这个时候形成很好的互动。这个平台上可以不断进行演绎,某个区域发现指标很多,包括教育指标,交通指标等等很多指标,把其中一个停车场拆掉,比如把某个区域的停车场拆掉,装教育综合体会发现教育指标有所提升,但是会带来交通指标以及消防指标的下降,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演绎和推演这个城市让它达到最优的状态,这是一个工具。
另外对于城市的管理者来说,更多希望坐在办公室里,在指挥大厅里可以看到整个城市发展面貌,包括产业发展情况,税收情况,GDP增长情况,人口教育水平,出生死亡率,迁入迁出情况希望一目了然,这是城市大数据,把整个城市各个委办局数据融合在一起,提供可视化的窗口,让城市的决策者坐在办公室里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评价,进行科学的管理,进行科学的决策,这就非常有价值。另外大数据和相关的城市场景领域,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这里面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里面只给大家分享两个例子。在右上角看到,日常生活中的司空见惯的水表、电表、燃气表、热力表,这样的抄表数据可以成为诚实的管理工具吗?大家可以想象到吗?其实我们一直在强调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就在我们身边,现在很多公司我们也在尝试,包括热力公司,包括电力公司,都在尝试去做这方面的管理,因为它已经不再想拘泥于做一个简单的传统的东西,想成为数字化公司,成为服务型公司。IT企业恰恰跟传统经济结合,一起推动这个事情,为了便于理解,我举三个场景,去年大家比较有印象在北京大兴,发生一起火灾,那个地方很多人被迫迁出北京城,为什么会发生火灾,因为那边聚集大量群组人口,北京租房很贵,很多年轻人不得以在合租房,业主把80平米的房子隔出三四家,很多人在那边住,这就带来一个隐患,大家会频繁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这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的。
所以政府已经头疼,一直想排查,这类人到底在哪里,住在哪个小区里,过去的方式派人上门盘查,效率很低,但实际上我们通过四个表的抄表业务,如果判断80平米的房子,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比100平米,200平米的房子还多,是不是可以初步圈定这个里面可能是群组人群。我们再去盘查,有大量的人力成本。另外一个场景我们很多政府在抑制房价,排查房屋的空置率,过去方式到一个小区里看有多少灯开着,第一不科学,第二导致大量人员成本的投入。我可以对这个房子电表水表进行监测,如果一年两年没有数据,我是不是可以认为它是空置房。另外社会管理方面,比如很多留守老人在家里,很多双职工在外面工作,老人留守在家里,经常见到新闻报道看到很多老人在家里生病,没人照顾,甚至发生极端的情况,老人在家里病死好几天没有人发现的情况,社区人员有限,发生这样的惨剧,因为我们管理不到位,或者资源不到位,相关的配套不到位的原因。
通过抄表业务可以对这类人群进行监控,比如中国老人有一个传统,他们不喜欢下馆子,一定会在家里用水用电用气自己做饭自己生火,对他们的数据进行监测,老人生活是比较规律的,某段时间内发现某个老人这几个表的数据发生很大波动和异常,是不是初步判定这个老人有一些问题,这时候通过一种方式通知他的子女,打个电话或者回家看一看地或者派社区工作人员上门看一看,是不是可以规避问题的发生。我举三个场景,传统的在家里司空见惯的水电气热抄表数据成为城市管理的数据。
另外分享一下在环境方面,我们现在中国环境形势很严峻,在十九大报告把环境治理作为面向未来全面奔向小康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我们看到十九大报告里有三大攻坚战,第一个预防社会重大事件,也就是维稳,第二个精准扶贫,第三个就是环境治理。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切入到环保的领域里,去年我参加了环保部的年会,我看到很多企业介入进来,包括光大国际,包括中车集团,包括泛房地产等等很多传统厂商切入到环保领域来。因为我们是信息化公司,所以我们做智能环保,我们通过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污染物从哪里来,污染物去向哪里,污染物主要成分是什么,如何精准化的数据分析的技术来解决精准治霾的问题,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过去我们说北京经常会提到几个蓝,APEC蓝,“一带一路”蓝,奥运蓝等等,这几个蓝怎么来的,简单粗暴的行政管理手段,方圆五百公里,拿奥运会的时候,是方圆五百公里所有的工厂停产,工地停工,车辆限行才换来了三到四天的蓝天白云。但是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一个炼钢如果停产一天就是30—100万的损失,如果大量的工厂停产,几天的时间,会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这是粗放式的行政干预手段,我们通过信息化技术,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改进,拿我们来说,河北省保定,在秦皇岛等地跟当地政府进行合作,由我们在当地铺设大量的环境物联网的监测设备,基于网格化,网格化政府的理念里是一个管理工具,但是在科技公司是一个技术手段,基于网格化,部署大量网格员,包括采集各种扬尘的尾气的二氧化硫的臭氧的还有土壤的水的各种的数据,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再加上气象数据分析,融合人工智能,告诉政府的决策者说未来三天之内,风向从哪里来,污染物从哪里来,飘向哪里,只要关闭上风口,只要关闭真正对这几天蓝天白云造成影响的企业、工厂、功底,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降低过去造成的社会管理成本,企业成本,这是智慧环保带来的价值。全国都在推进这件事情。
时间关系,物联网技术也是目前国家在大力推进的一件事情,有权威机构说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接入设备量将突破500亿,这是非常大量的规划,中国也在推进这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城市里面各种电线干上,各种灯杆上各种各样的物联网设备,有摄象头,有采集气象的,有采集扬尘的,有采集尾气的各种各样的物联网设备。物联网设备大量的普及部署和接入,会带来很现实的问题,提倡物联网的时候,在数据的收集都是碎片化的,都是低频次的,都是文字化的、结构化的数据,未来随着物联网设备大量部署和接入,会产生非常多的非结构化数据,比如视频数据,而且视频数据我们知道一个城市里,一天产生视频数据大量的,视频数据不断上传到数据中心,这时候面临网络压力,大量高频数据与数据中心不断的交互,会造成网络的拥堵,同时会给我们数据中心带来巨大的计算的存储的压力,成本会大幅上升,这时候就很多企业包括我们在内提出了所谓的边缘计算的概念。现在强调云计算,还有产生相应的边缘计算,边缘计算的概念就是在把很多应用、智能、安全、存储放在边缘端,靠近数据源的物理采集端,现在很多随着硬件设备的不断的成本的下降,智能化已经具备那样的能力,比如手机,现在的手机几乎比过去一部电脑的能力还要强,不管存储还是计算能力,还是运算速度,还是功能,都比过去一部电脑的能力还要强。
其实很多东西没必要传到数据中心去了,尤其对安全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就拿视频技术来说,过去我们把大量的视频数据采集之后存储到数据中心里面去,拿平安城市来说,在公安系统里面大量的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心里面,如果发生了某些案件,可以调取视频数据进行案情分析。实际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发生很多变化,现在我们讲智能前置,摄像机过去是一只眼睛,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小脑,现在摄像机可以做简单的行为识别,还可以做人脸识别,车辆的特征识别,特殊人群的追踪识别。
所谓的行为识别,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过去有人翻故宫的墙,过去发生这样的事情发现了,再调录像找到这个人,现在不是,现在做翻墙动作的时候马上触发到你,是预防的作用。故宫里或者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里有很多珍贵的文物,一定要避免观众去触碰它,过去也是这样,碰了之后,有保安看着,现在到一定距离之后会有摄像机,摄象头追踪你,如果你做我要触碰动作的时候马上也会报警,这就是智能前置,摄像机有一定的智能能力,把过去事后处理变成事前预防,这就是现代的物联网的技术趋势。
当然物联网不光在这方面,我们在各个方面,包括环境的监测,食品安全,生产,危险物排查,电梯等方面会有大量的应用,电梯提出梯联网的概念,城市大型设备,过去通过定期维修,定期检修的方式,现在通过各种传感器、物联网设备可以做到预测性维护,没有发生事故的时候会诊断出它可能会有些问题,提前去维护,这样会降低维修带来成本,也会避免一些安全隐患的发生。
另外刚刚讲安全,我不再讲了,国家已经推行,三大攻坚战之一第一是维稳。当然在云计算跟产业相结合方面,我是昨天晚上确切的说今天凌晨三点钟回到北京,我昨天在武汉,我在做一件什么事情,我们搞了一个发布会,刚才跟用友的同事在聊,国家在推动所谓的万企上云,湖北省先行先试,从经济系统大力推这件事情,湖北省经信厅和经信委推动湖北万企上云,尤其工业企业上云业务,从去年开始联合了一些重要的伙伴,包括我们,包括华为,包括用友,包括几大运营商,推动几朵工业云。昨天发布湖北省工业云软通平台,覆盖全省,之前发布用友平台,天翼平台,这几个平台将来会达成一张网,推动全省工业制造企业上云,不仅仅业务上云,数据上云,还有资源上云,设备上云,服务上云,这是省里非常重视的,17个地市所有经信委系统以及地市工业指导企业汇聚到武汉,将近四五百人的分布会,大家做了深度的交流,未来会推动整个各个企业的上云业务。上云可以降低各个企业IT成本,可以提高智能化水平,政府的管理,数据的融合成为可能。
最后一张片子我想分享一下我个人对未来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观点,现在在讲大物移云智与城市需求的结合产生智能化,发展脉络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到智能化发展,更高阶段一定是平台化,第一是技术平台,包括华为,百度,阿里做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把平台顶层技术做的更加扎实,更加有效,让更多创新型企业,中小企业在它的平台上开发更多行业应用,这时候会形成一片沃土,基于平台加深理念,把这件事情做的更加扎实。第二个层次应该是产业平台,智慧城市领域里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顶层设计服务商,包括技术服务商,产品服务商,包括投资商,包括园区运营商等等,涉及大量企业共同参与,如果某个企业有这个能力,把这几类厂商融合在一起,就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产业的汇聚者和引领者。
第三个层次平台是城市本身的平台,很多城市建立大量产业园区,制造园区,科技园区,园区本身也是平台,园区基础上,大量企业,各种上下游企业可以在园区里融合创新,发现更多业务机会,会产生所谓的城市平台。还有未来更高级的阶段一定是共享和生态化,城市这个领域里,一定会涉及到政府机构,学院机构,产业行业联盟组织,用户,包括投资机构的共同参与,包括信息技术企业共同参与,智慧城市这件事情才能做大,做强,做实。所以我相信我们也欢迎在座各位朋友,各位领导,能与我们一起携手为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添砖加瓦,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曹总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今天上午通过多位企业家代表精彩解读,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让我们了解信息化发展当前的政策红利,行业机遇等等,特别是信息化行业的全新理念和解决问题的最新技术和路径,都十分新颖,让我们受益匪浅。今天下午还将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和企业家继续精彩丰富的主题演讲,欢迎大家在下午两点准时回到会场,继续下午的会议。上午的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高清大图
合作联系
会务合作
赛迪呼叫商务合作
赛迪呼叫/媒体合作